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结束南非金砖之行回到国内后,即在乌鲁木齐专门听取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 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关于新疆各项工作的要求是十分明确的,关键要领会到位、落实到位。
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粮食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农”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业农村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
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巩固生态系统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碳汇增量,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让绿色成为山西发展的鲜明底色。
当地时间8月22日上午,正在南非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勒陀利亚总统府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会谈。两国元首就新时代中南关系发展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一致同意,携手推动中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携手构建高水平中南命运共同体。
当地时间8月2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 《第1视点》带你了解。
比勒陀利亚,南非共和国行政首都,距约翰内斯堡70多公里,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此次南非之行的第二站。 一场真挚热烈的欢迎仪式、一枚象征最高荣誉的“南非勋章”,习近平主席时隔5年访问南非,再次受到“同志加兄弟”的高规格礼遇。
“历史的钟摆朝向何方,取决于我们的抉择。” 当地时间8月2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约翰内斯堡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发表题为《深化团结合作 应对风险挑战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致辞,引发国际社会深切思考。
当地时间8月24日上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召开特别记者会,宣布金砖国家扩员。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当地时间8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
当地时间8月23日,习近平主席南非之行进入第三天,多边和双边活动密集展开。 习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上发表重要讲话,尤其令人瞩目。
当地时间8月2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约翰内斯堡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发表题为《深化团结合作 应对风险挑战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致辞。习近平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议”的重要意义,就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提出中国主张。
热解读8月22日,“黄金之城”约翰内斯堡开启“金砖时间”。 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深化团结合作 应对风险挑战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致辞。
时隔五年,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南非,踏上“彩虹之国”的热土。 “我们将不断深化金砖战略伙伴关系,拓展‘金砖+’模式,积极推进扩员进程,深化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当地时间8月22日下午,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发出真诚的邀请。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期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多语种版本在全球广泛落地播出。截至8月23日18时,节目译制成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印地语、泰米尔语等多语种版本,陆续在全球80多个国家的209家主流媒体刊播上线,引发热烈反响。
当地时间8月2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发表致辞,强调金砖各国要秉持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大局观,团结一心、加强合作,推动人类发展的巨轮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一起来学习! 监制:张军 于锋 统筹:伍刚 王薇 策划:田甜 设计:魏星宇。
时隔五年,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南非,踏上“彩虹之国”的热土。 “我们将不断深化金砖战略伙伴关系,拓展‘金砖+’模式,积极推进扩员进程,深化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当地时间8月22日下午,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发出真诚的邀请。
8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上发表题为《团结协作谋发展 勇于担当促和平》的讲话。 《第1视点》带你了解。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时隔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于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阐释、新发展,为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元史》中记载了理学家许衡的一个故事:某个炎炎夏日,许衡外出,看见行人纷纷到路边的一棵梨树下摘梨解渴,他却不去摘。有人问他,如今兵荒马乱的,这棵梨树已经没有主人了,你为什么不去摘梨吃呢?许衡回答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强国建设,就维护网络安全、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强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2022年10月28日下午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 他感慨地说: “殷墟我向往已久, 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 古为今用, 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
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网络空间的构建作出重要论述,强调网络空间未来应由世界各国共同开创。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前不久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概论》一书近日在全国发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明确提出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推动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永续利用、惠泽子孙,饮水思源、牢记嘱托......” 在闽西北山区常口村,立着一块特别的村规民约碑,村民们对碑上的话都熟记于心。 26年前,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常口村调研。
指引方向:为新时代新征程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提出网信工作“举旗帜聚民心、防风险保安全、强治理惠民生、增动能促发展、谋合作图共赢”的使命任务,明确“十个坚持”重要原则,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网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新华社记者江时强、许雪毅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1年3月22日,正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朱熹园,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 朱熹是南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朱子”。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国际合作,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强调要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强调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
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南京的紫金山实验室考察调研,详细了解这个在信息化浪潮中应运而生的实验室推进重大科技任务攻关等情况。当了解到科研人员通过推进关键技术攻关,不仅实现传输速率、系统效率大幅提升,还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时,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并勉励全体科研人员,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颠覆性技术随时可能出现,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在助力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数字社会建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央广网北京7月14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明确提出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我国网信事业蓬勃发展、网络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回答了关于网络信息的各方面问题,让我们跟随总书记的阐述,一起了解中国的网络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