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指出——.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习近平: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这段话出自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
应南非共和国总统拉马福萨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8月21日至24日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 自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立以来,金砖国家合作不断走深走实,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之一。
时隔五年,习近平主席将再次访问南非。展望未来,中非双方将继续传承弘扬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以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为中非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共同书写更多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故事,为促进南南合作、增进人类共同福祉注入蓬勃力量。
8月21日,在赴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南非《星报》、《开普时报》、《水星报》和南非独立媒体网站发表题为《让中南友好合作的巨轮扬帆远航》的署名文章。
应南非总统拉马福萨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8月21日至24日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此访适逢中南建交25周年的特殊历史时刻,也是习近平时隔五年再次到访“彩虹之国”。
时隔五年,习近平主席将再次访问南非。 非洲大陆南端的“彩虹之国”,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有着特殊定位——“同志加兄弟”,生动诠释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深厚情谊。
8月21日至24日,应南非共和国总统拉马福萨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 在南非期间,习近平还将同拉马福萨共同主持中非领导人对话会。
应南非共和国总统拉马福萨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8月21日至24日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并将同拉马福萨共同主持中非领导人对话会。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出席或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金砖国家是守望相助的大家庭、合作共赢的好伙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8月21日至24日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对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习近平主席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论述,他指出,金砖国家是守望相助的大家庭、合作共赢的好伙伴。
在长期的宣传思想工作实践中,我们党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为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这段话出自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注重效益,就是要根据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性质,既算经济账,又算综合账,做好可行性研究和综合成本收益核算,搞好持续运营,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效益。
核心阅读社会在变革,客观事物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特别是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以文化人、固本培元、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山西独有的文化资源,推动红色革命文化与传统廉洁文化融合发展,打造好廉洁文化品牌,开辟好清廉课堂,讲述好廉洁故事,教育广大党员真正从思想上筑牢廉洁的防线。
将传播中华现代文明同培养国际学生相结合,与其他国家高校建立起良好交流合作机制,吸引更多的海外学子到中国来感受中华文化,积极培养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者,为世界教育发展和现代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时隔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于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阐释、新发展,为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元史》中记载了理学家许衡的一个故事:某个炎炎夏日,许衡外出,看见行人纷纷到路边的一棵梨树下摘梨解渴,他却不去摘。有人问他,如今兵荒马乱的,这棵梨树已经没有主人了,你为什么不去摘梨吃呢?许衡回答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强国建设,就维护网络安全、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强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2022年10月28日下午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 他感慨地说: “殷墟我向往已久, 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 古为今用, 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
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网络空间的构建作出重要论述,强调网络空间未来应由世界各国共同开创。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前不久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概论》一书近日在全国发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明确提出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推动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永续利用、惠泽子孙,饮水思源、牢记嘱托......” 在闽西北山区常口村,立着一块特别的村规民约碑,村民们对碑上的话都熟记于心。 26年前,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常口村调研。
指引方向:为新时代新征程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提出网信工作“举旗帜聚民心、防风险保安全、强治理惠民生、增动能促发展、谋合作图共赢”的使命任务,明确“十个坚持”重要原则,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网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新华社记者江时强、许雪毅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1年3月22日,正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朱熹园,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 朱熹是南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朱子”。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国际合作,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强调要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强调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
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南京的紫金山实验室考察调研,详细了解这个在信息化浪潮中应运而生的实验室推进重大科技任务攻关等情况。当了解到科研人员通过推进关键技术攻关,不仅实现传输速率、系统效率大幅提升,还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时,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并勉励全体科研人员,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颠覆性技术随时可能出现,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在助力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数字社会建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央广网北京7月14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明确提出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我国网信事业蓬勃发展、网络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回答了关于网络信息的各方面问题,让我们跟随总书记的阐述,一起了解中国的网络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