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
◇中华传统道德理念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对应的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的逻辑框架。 ◇党员干部要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在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习近平:加快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这段话出自2022年11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近日出版发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
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近日闭幕。妇女事业始终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新发展理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7日下午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习近平:要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以多样化为美,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这段话出自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讲话。
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10月28日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残疾人,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论述。
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出发,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系列部署置于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全局谋划之中,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在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中践行正确政绩观,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充分体现正确政绩观,努力为全省加快转型发展作出贡献、展现担当。
我省近期印发《山西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部署煤炭、非常规天然气、氢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能源互联网、先进储能、重点行业节能减碳、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等九大重点领域开展科技创新行动,谋划重大创新平台。
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复兴之路》这个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示。
“‘一带一路’已经有10年历史了。这次论坛我们梳理了一下,我们还是在地球上做了不少事情,而且做的都是建设性的事情。
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推进。9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浙江、江西考察时,对第二批主题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持续开展好这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指明方向。
最深沉的情感是爱国,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 1950年,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今天,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3周年纪念日,缅怀英烈,致敬最可爱的人!.
2023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3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深刻阐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让我们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内蒙古生态保护问题,要求内蒙古自觉担负起“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责任。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与您一起学习感悟。
芒种时节,一场聚焦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座谈会召开。 解剖麻雀为全局。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随着九曲黄河来到“几字弯”顶部,巴彦淖尔雄姿英发,尽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风光。
6月5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了一场座谈会。会议的主题是: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学习进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内蒙古考察调研,五次参加全国人代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为您梳理讲述。
看湖、看田、看林、看沙、看水……6月5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巴彦淖尔,用两个半天时间,实地考察乌梁素海及其南岸的高标准农田,深入国营新华林场察看治沙造林情况,在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了解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等情况。 在随后召开的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总书记结合调研情况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6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了解“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情况。 《第1视点》带你了解。
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前,习近平2日下午考察了中国历史研究院。
北京中轴线,恢弘大气,贯通古都文脉。中轴线北延长线上,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筑似鼎如尊,硕大篆书“史”字高悬;再向北,燕山脚下,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坐落在青山绿水间。
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强调五“结合”。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3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一直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阐明中国理念、中国行动、中国方案,倡导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
“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开好这次座谈会,习近平先后考察了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
“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带着这样的深邃思考, 6月1日至2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调研、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座谈会前,他先后考察了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
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前,习近平1日下午考察了中国国家版本馆。
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接上期)在充分肯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核心阅读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既是开展好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基本功。所以说,要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从现实中找问题,在实践中寻答案,在创新中求突破。
大桥挺立、高铁奔驰、蛟龙入海、神舟飞天……从高端装备到精密仪器,从重大工程到基础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科学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2023年5月30日,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点火起飞,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搭乘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