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马来西亚是千年结好的邻居、以心相交的朋友、合作共赢的伙伴。”习近平主席如此评价两国间的深厚友谊。
(2025年4月15日,河内)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尊敬的苏林总书记, 中越两国的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很高兴在河内同出席中越人民大联欢活动的两国代表见面,我代表中国党和政府,向你们致以诚挚问候。这是我10年内第四次访问越南,也是我今年首次出访的首站。
新华社吉隆坡4月15日电 4月15日,在赴吉隆坡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星报》、《阳光日报》发表题为《让中马友谊之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让中马友谊之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应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陛下邀请,我即将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
4月15日,习近平东南亚之行进入第二天,圆满结束对越南的国事访问,并开启马来西亚之行。 上午,习近平在会见越南国家主席梁强时说,中越双方要推动中越命运共同体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行。
当地时间4月14日中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河内,应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梁强邀请,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 四月的河内,绿意盎然,处处洋溢着热烈的氛围:越南国家主席亲赴机场迎接,尽显重视;越南总理到机场送行,情谊满满;盛大热烈的欢迎仪式,彰显友好;亲切温暖的中越人民大联欢活动,更是将两国人民的情谊推向高潮。
4月15日,在赴吉隆坡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星报》《阳光日报》发表题为《让中马友谊之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的署名文章。 马来西亚各界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围绕战略引领、务实合作、人文交流、多边协作等方面展开论述,深刻指出中马是安危与共、荣辱与共、患难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新华社金边4月17日电 4月17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柬埔寨语版)在柬埔寨启播。柬埔寨人民党主席、参议院主席洪森致贺信,对节目播出表示热烈祝贺。
4月14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大国外交即将开启新篇章。
中国元首外交2025年首次出访即将开启。 首访首站是社会主义友好邻邦越南。
4月11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华访问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时,两次提及“定力”:谈中西关系,指出“中方愿同西班牙打造更有战略定力、更富发展活力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谈中国发展,强调“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 桑切斯于2023年3月、2024年9月、2025年4月连续三次访华。习近平主席同桑切斯的三次会晤中,都用“战略定力”希冀中西关系,而表述也从“具有战略定力”“富有战略定力”发展为这次的“更有战略定力”。
4月14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今年首次出访,也是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首访周边国家。
“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 4月8日至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应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梁强邀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4月14日至15日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 越南各界人士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访问越南意义重大,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同越方领导人一道为双边关系发展举旗定向、擘画蓝图,引领两党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继续同舟共济、携手前进,推动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不断取得新成果。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努力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4月8日至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周边工作的成就和经验,科学分析形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
4月14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今年中国元首出访开篇之作,也是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面向周边的首访。
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习近平主席即将开启2025年首次出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周边谱写新的篇章。 应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越南国家主席梁强邀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4月14日至15日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
《决定》提出:“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这对人大行使监督权、履行监督职责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
王早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
《决定》提出:“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这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彰显了人民立场、人民权利、人民利益、人民力量。
“中国同马来西亚是千年结好的邻居、以心相交的朋友、合作共赢的伙伴。”习近平主席如此评价两国间的深厚友谊。
(2025年4月15日,河内)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尊敬的苏林总书记, 中越两国的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很高兴在河内同出席中越人民大联欢活动的两国代表见面,我代表中国党和政府,向你们致以诚挚问候。这是我10年内第四次访问越南,也是我今年首次出访的首站。
新华社吉隆坡4月15日电 4月15日,在赴吉隆坡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星报》、《阳光日报》发表题为《让中马友谊之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让中马友谊之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应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陛下邀请,我即将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
4月15日,习近平东南亚之行进入第二天,圆满结束对越南的国事访问,并开启马来西亚之行。 上午,习近平在会见越南国家主席梁强时说,中越双方要推动中越命运共同体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行。
当地时间4月14日中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河内,应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梁强邀请,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 四月的河内,绿意盎然,处处洋溢着热烈的氛围:越南国家主席亲赴机场迎接,尽显重视;越南总理到机场送行,情谊满满;盛大热烈的欢迎仪式,彰显友好;亲切温暖的中越人民大联欢活动,更是将两国人民的情谊推向高潮。
4月15日,在赴吉隆坡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星报》《阳光日报》发表题为《让中马友谊之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的署名文章。 马来西亚各界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围绕战略引领、务实合作、人文交流、多边协作等方面展开论述,深刻指出中马是安危与共、荣辱与共、患难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新华社金边4月17日电 4月17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柬埔寨语版)在柬埔寨启播。柬埔寨人民党主席、参议院主席洪森致贺信,对节目播出表示热烈祝贺。
4月14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大国外交即将开启新篇章。
中国元首外交2025年首次出访即将开启。 首访首站是社会主义友好邻邦越南。
4月11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华访问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时,两次提及“定力”:谈中西关系,指出“中方愿同西班牙打造更有战略定力、更富发展活力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谈中国发展,强调“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 桑切斯于2023年3月、2024年9月、2025年4月连续三次访华。习近平主席同桑切斯的三次会晤中,都用“战略定力”希冀中西关系,而表述也从“具有战略定力”“富有战略定力”发展为这次的“更有战略定力”。
4月14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今年首次出访,也是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首访周边国家。
“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 4月8日至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应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梁强邀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4月14日至15日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 越南各界人士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访问越南意义重大,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同越方领导人一道为双边关系发展举旗定向、擘画蓝图,引领两党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继续同舟共济、携手前进,推动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不断取得新成果。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努力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4月8日至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周边工作的成就和经验,科学分析形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
4月14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今年中国元首出访开篇之作,也是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面向周边的首访。
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习近平主席即将开启2025年首次出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周边谱写新的篇章。 应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越南国家主席梁强邀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4月14日至15日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
《决定》提出:“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这对人大行使监督权、履行监督职责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
王早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
《决定》提出:“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这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彰显了人民立场、人民权利、人民利益、人民力量。
中共晋中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核心阅读 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晋中市要准确把握2025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并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作出晋中贡献。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 习近平总书记曾以“大海”为喻,道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底气,一番话语掷地有声。
“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2024年12月11日,在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成绩、说问题,强调“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当此之时,重温这些话,更觉振奋和笃定。
习近平: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
“过去穷,问吃饭了没有,都是问喝汤了没有?吃不了几顿干的。”2018年全国两会,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说起一件当年的小事。
起笔十年前,一项制度“咬住问题不放松,成为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 从2015年开始试点到第三轮第三批完成督察反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从无到有、持续推进。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关于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常引用各种古语典故,有的从警示层面讲危害,有的从倡导层面谈践行,旁征博引、画龙点睛,把古人智慧化用于作风建设的当代实践,给人以思想启迪、灵魂洗礼。
4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这篇文章是总书记2024年6月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