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结束南非金砖之行回到国内后,即在乌鲁木齐专门听取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 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关于新疆各项工作的要求是十分明确的,关键要领会到位、落实到位。
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粮食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农”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业农村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
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巩固生态系统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碳汇增量,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让绿色成为山西发展的鲜明底色。
当地时间8月22日上午,正在南非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勒陀利亚总统府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会谈。两国元首就新时代中南关系发展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一致同意,携手推动中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携手构建高水平中南命运共同体。
当地时间8月2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 《第1视点》带你了解。
比勒陀利亚,南非共和国行政首都,距约翰内斯堡70多公里,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此次南非之行的第二站。 一场真挚热烈的欢迎仪式、一枚象征最高荣誉的“南非勋章”,习近平主席时隔5年访问南非,再次受到“同志加兄弟”的高规格礼遇。
“历史的钟摆朝向何方,取决于我们的抉择。” 当地时间8月2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约翰内斯堡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发表题为《深化团结合作 应对风险挑战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致辞,引发国际社会深切思考。
当地时间8月24日上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召开特别记者会,宣布金砖国家扩员。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当地时间8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
当地时间8月23日,习近平主席南非之行进入第三天,多边和双边活动密集展开。 习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上发表重要讲话,尤其令人瞩目。
当地时间8月2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约翰内斯堡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发表题为《深化团结合作 应对风险挑战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致辞。习近平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议”的重要意义,就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提出中国主张。
热解读8月22日,“黄金之城”约翰内斯堡开启“金砖时间”。 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深化团结合作 应对风险挑战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致辞。
时隔五年,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南非,踏上“彩虹之国”的热土。 “我们将不断深化金砖战略伙伴关系,拓展‘金砖+’模式,积极推进扩员进程,深化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当地时间8月22日下午,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发出真诚的邀请。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期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多语种版本在全球广泛落地播出。截至8月23日18时,节目译制成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印地语、泰米尔语等多语种版本,陆续在全球80多个国家的209家主流媒体刊播上线,引发热烈反响。
当地时间8月2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发表致辞,强调金砖各国要秉持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大局观,团结一心、加强合作,推动人类发展的巨轮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一起来学习! 监制:张军 于锋 统筹:伍刚 王薇 策划:田甜 设计:魏星宇。
时隔五年,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南非,踏上“彩虹之国”的热土。 “我们将不断深化金砖战略伙伴关系,拓展‘金砖+’模式,积极推进扩员进程,深化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当地时间8月22日下午,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发出真诚的邀请。
5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河北省沧州市,考察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他走进麦田,仔细察看小麦长势,并向正在田里劳作的种植户、农技专家询问旱碱麦产量、价格、品质、收益等。
5月11日,在河北沧州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黄骅市仙庄片区一片旱碱地麦田,仔细察看小麦长势,了解当地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总书记向正在田里劳作的种植户、农技专家询问旱碱麦产量、价格、品质、收益等,指出要“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热解读一条高铁联通两座城市。乘坐京雄城际铁路列车从北京西站出发,经过50多分钟的风驰电掣,就能到达河北省雄安新区。
耕地、粮食,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这一次,总书记在河北沧州黄骅,走进旱碱地麦田,考察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
中国-中亚峰会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主持峰会。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习近平:要强化源头治理,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加大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发展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这段话出自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这是一片“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的土地 这是一座承载着“千年大计”的城市 这里就是雄安 这座城市映照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习近平第三次来到雄安新区考察 这次考察释放了什么信号? 这座“未来之城”又将如何以此次考察为新起点继续发展? 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制片:徐泽宇 剪辑:高杉 统筹:曹阳 摄像:邹尚伯、曲澜娟、张硕 记者:张涛、曹国厂、牟宇、高博、杜一方、朱旭东 编校:汤谷涵 新华社徐泽宇工作室 新华社河北分社 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习近平:我们将继续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绿色发展合作。 这段话出自2020年11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到基层调研,田间地头是他最常去的地方之一。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重要论述。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从今年4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春天,是新程再启的时节。2023年的春天,中国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全票当选国家主席。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将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建交31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赓续千年友好,在密切交往中谱写了许多暖心故事和友好佳话,汇成了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动人乐章。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石家庄,走进生产车间察看芯片生产流程,步入展厅察看医药产品展示。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指引,聚焦一个主题: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把握一个关切:科技自立自强。
4月27日, 2023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工匠精神不仅是大国工匠群体特有的品质,更是广大技术工人心无旁骛钻研技能的专业素质、职业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就要在追求卓越中超越自己。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四个之问”的重要意义,加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