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
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近日闭幕。妇女事业始终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新发展理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7日下午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习近平:要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以多样化为美,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这段话出自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讲话。
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10月28日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残疾人,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论述。
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出发,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系列部署置于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全局谋划之中,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在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中践行正确政绩观,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充分体现正确政绩观,努力为全省加快转型发展作出贡献、展现担当。
我省近期印发《山西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部署煤炭、非常规天然气、氢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能源互联网、先进储能、重点行业节能减碳、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等九大重点领域开展科技创新行动,谋划重大创新平台。
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复兴之路》这个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示。
“‘一带一路’已经有10年历史了。这次论坛我们梳理了一下,我们还是在地球上做了不少事情,而且做的都是建设性的事情。
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推进。9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浙江、江西考察时,对第二批主题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持续开展好这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指明方向。
最深沉的情感是爱国,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 1950年,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今天,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3周年纪念日,缅怀英烈,致敬最可爱的人!.
2023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3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深刻阐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让我们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联播+ “坚持党对工会的全面领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偏离。” 继2013年、2018年之后,2023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再次强调党领导工会工作的重要性。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据悉,本次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第30次飞行任务,也是第12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为:完成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轮换,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工作。
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妇女事业始终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关心关怀妇女全面发展、谋划部署推进妇女工作,推动我国妇女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10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纪念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提出10周年国际研讨会发表书面致辞。习近平指出——。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强国建设,就维护网络安全、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强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2022年10月28日下午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 他感慨地说: “殷墟我向往已久, 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 古为今用, 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
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网络空间的构建作出重要论述,强调网络空间未来应由世界各国共同开创。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前不久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概论》一书近日在全国发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明确提出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推动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永续利用、惠泽子孙,饮水思源、牢记嘱托......” 在闽西北山区常口村,立着一块特别的村规民约碑,村民们对碑上的话都熟记于心。 26年前,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常口村调研。
指引方向:为新时代新征程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提出网信工作“举旗帜聚民心、防风险保安全、强治理惠民生、增动能促发展、谋合作图共赢”的使命任务,明确“十个坚持”重要原则,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网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新华社记者江时强、许雪毅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1年3月22日,正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朱熹园,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 朱熹是南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朱子”。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国际合作,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强调要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强调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
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南京的紫金山实验室考察调研,详细了解这个在信息化浪潮中应运而生的实验室推进重大科技任务攻关等情况。当了解到科研人员通过推进关键技术攻关,不仅实现传输速率、系统效率大幅提升,还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时,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并勉励全体科研人员,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颠覆性技术随时可能出现,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在助力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数字社会建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央广网北京7月14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明确提出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我国网信事业蓬勃发展、网络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回答了关于网络信息的各方面问题,让我们跟随总书记的阐述,一起了解中国的网络发展观。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网络空间关乎人类命运,网络空间未来应由世界各国共同开创。”长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网络强国建设,并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及重要讲话,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展示了中国对网络空间人类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思考,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