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播+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自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以来,习主席通过发表主旨演讲、视频致辞或者向大会发来贺信等不同形式关心大会的举办,始终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11月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 《第1视点》带你了解。
11月3日,第五届中美友城大会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来自中国十余个省市的代表和美国22个州近20位郡市长等共约200名中外嘉宾出席大会及配套活动。 中美友城大会是中美地方交流的重要机制,旨在为中美城市搭建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促进双方加强务实合作、增进友谊与互信、不断推动中美友城关系的扩大与发展。
乌镇,桨声舟影里的枕水人家。奔涌千年的悠悠碧水与互联网时代的波涛交汇于此。
11月6日,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重庆市开幕。大会以“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为主题,是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举办的首场分领域重要活动。
习近平:中方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旨在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欢迎各方参与。 这段话出自2020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11月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习近平指出——。
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以大海比喻中国经济,一番话掷地有声。今天,第六届进博会开幕,再次重温这段精彩论述。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十年前的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十八洞村群众亲切交谈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也是在这里,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2023年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2023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致信。 坚持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
习近平:全面深入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谈判,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段话出自2022年11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联播+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习近平主席在致信中指出,2018年以来,进博会成功举办五届,依托中国大市场优势,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平台功能,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从今年4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习近平主席多次在进博会上阐明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强调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
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致信,围绕进博会“三大定位”提出新要求—— 希望进博会加快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功能,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充分发挥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作用,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 更好提供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服务,助力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合作共赢惠及世界。 自2018年以来,习近平主席连续五年在进博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或致辞。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强国建设,就维护网络安全、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强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2022年10月28日下午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 他感慨地说: “殷墟我向往已久, 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 古为今用, 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
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网络空间的构建作出重要论述,强调网络空间未来应由世界各国共同开创。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前不久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概论》一书近日在全国发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明确提出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推动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永续利用、惠泽子孙,饮水思源、牢记嘱托......” 在闽西北山区常口村,立着一块特别的村规民约碑,村民们对碑上的话都熟记于心。 26年前,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常口村调研。
指引方向:为新时代新征程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提出网信工作“举旗帜聚民心、防风险保安全、强治理惠民生、增动能促发展、谋合作图共赢”的使命任务,明确“十个坚持”重要原则,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网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新华社记者江时强、许雪毅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1年3月22日,正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朱熹园,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 朱熹是南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朱子”。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国际合作,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强调要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强调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
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南京的紫金山实验室考察调研,详细了解这个在信息化浪潮中应运而生的实验室推进重大科技任务攻关等情况。当了解到科研人员通过推进关键技术攻关,不仅实现传输速率、系统效率大幅提升,还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时,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并勉励全体科研人员,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颠覆性技术随时可能出现,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在助力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数字社会建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央广网北京7月14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明确提出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我国网信事业蓬勃发展、网络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回答了关于网络信息的各方面问题,让我们跟随总书记的阐述,一起了解中国的网络发展观。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网络空间关乎人类命运,网络空间未来应由世界各国共同开创。”长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网络强国建设,并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及重要讲话,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展示了中国对网络空间人类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思考,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