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强调这是推动全党积极担当作为、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2023年5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中关村论坛致贺信。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
习近平:全党同志必须始终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斗志,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驰而不息抓好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坚决同一切可能动摇党的根基、阻碍党的事业的现象作斗争,荡涤一切附着在党肌体上的肮脏东西,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这段话出自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办公厅不久前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方案指出,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习近平: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的航船一定能够乘风破浪、勇毅前行,为六国发展振兴增添新助力,为地区和平稳定注入强大正能量。 这段话出自2023年5月19日习近平主席同中亚五国领导人共同会见记者时发表的讲话。
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接上期)——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坚决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青年干部要勇于到环境艰苦边远的地方摸爬滚打、千锤百炼,要敢于接“烫手山芋”,不怕做“热锅上的蚂蚁”,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努力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为国家繁荣、人民幸福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建功立业。
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我们要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民参与、全方位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5月1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西安市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 10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携手推动丝绸之路全面复兴,倾力打造面向未来的深度合作,将双方关系带入一个崭新时代。
“看到来信,我想起五年前同大家交流垃圾分类工作的情景,你们热心公益、服务群众的劲头让我印象深刻。”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鼓励大家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看到来信,我想起五年前同大家交流垃圾分类工作的情景,你们热心公益、服务群众的劲头让我印象深刻。”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鼓励大家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5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致贺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始终心系西藏、情系西藏,多次就西藏工作作出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多次作出重要论述。
中国和红海之滨的厄立特里亚友好交往可追溯到约2000年前。厄立特里亚港口城市马萨瓦的北红海省博物馆陈列着一只浑圆的棕色陶罐。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总的战略安排作出了精辟阐述,从8个方面明确了第一步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5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河北省沧州市,考察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他走进麦田,仔细察看小麦长势,并向正在田里劳作的种植户、农技专家询问旱碱麦产量、价格、品质、收益等。
5月11日,在河北沧州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黄骅市仙庄片区一片旱碱地麦田,仔细察看小麦长势,了解当地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总书记向正在田里劳作的种植户、农技专家询问旱碱麦产量、价格、品质、收益等,指出要“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热解读一条高铁联通两座城市。乘坐京雄城际铁路列车从北京西站出发,经过50多分钟的风驰电掣,就能到达河北省雄安新区。
耕地、粮食,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这一次,总书记在河北沧州黄骅,走进旱碱地麦田,考察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
中国-中亚峰会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主持峰会。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习近平:要强化源头治理,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加大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发展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这段话出自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这是一片“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的土地 这是一座承载着“千年大计”的城市 这里就是雄安 这座城市映照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习近平第三次来到雄安新区考察 这次考察释放了什么信号? 这座“未来之城”又将如何以此次考察为新起点继续发展? 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制片:徐泽宇 剪辑:高杉 统筹:曹阳 摄像:邹尚伯、曲澜娟、张硕 记者:张涛、曹国厂、牟宇、高博、杜一方、朱旭东 编校:汤谷涵 新华社徐泽宇工作室 新华社河北分社 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习近平:我们将继续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绿色发展合作。 这段话出自2020年11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到基层调研,田间地头是他最常去的地方之一。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重要论述。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从今年4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春天,是新程再启的时节。2023年的春天,中国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全票当选国家主席。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将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建交31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赓续千年友好,在密切交往中谱写了许多暖心故事和友好佳话,汇成了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动人乐章。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石家庄,走进生产车间察看芯片生产流程,步入展厅察看医药产品展示。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指引,聚焦一个主题: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把握一个关切:科技自立自强。
4月27日, 2023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工匠精神不仅是大国工匠群体特有的品质,更是广大技术工人心无旁骛钻研技能的专业素质、职业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就要在追求卓越中超越自己。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四个之问”的重要意义,加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