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看视频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江畔的之江小学曾是一所山区小学,办学条件艰苦。2004年5月17日,学校在浙江省的帮扶下启动整体迁建,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专门前往南充,亲自为新校区培土奠基并嘱托首任校长,一定要把这所学校建设好发展好,把贫困山区的孩子早日培养成才。
6月,万物并秀,生机勃发。孩子们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
品尝香粽,制作香囊,龙舟竞渡……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就像一条纽带,连接历史和当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
事业发展,要在创新;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
韩锵 核心阅读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背景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着力点,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新征程,山西要着力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地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提供强大动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是我们党深刻把握现代传播规律,深刻洞察媒体发展趋势提出的重要改革举措,明确了主流媒体改革的目标任务、重点和要求,对于更好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这是党中央立足完成新的文化使命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指导和引领作用。
赤木 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从主体培育、服务支撑、产业融合、要素配置等多维度协同推进,构建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经营格局。
涉外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面依法治国,事关我国对外开放和外交工作大局。《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
中共大同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核心阅读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同将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办好大同的事情、做好大同的答卷。
王立忠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实现农业产业强,需要持续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深刻指出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意义。
河出潼关,在一望开阔的平原滔滔东去,伊水洛河蜿蜒汇流,华夏曙光于此初现,“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肇兴于斯、灿烂于斯。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在一体推进学查改上下功夫,把党员干部个人查摆整改与组织查摆整改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作风硬要求变成硬措施、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
5月19日,正在河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洛阳龙门石窟,察看石窟整体布局风貌和代表性窟龛、造像,同现场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亲切交流。总书记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初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河南考察调研。 居中国之“中”,跃黄河、依秦岭、临太行。
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命题。他曾指出,要有针对性地部署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牵引性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大家辛苦了!”“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劳动群众、礼赞劳动创造的暖心瞬间。
行政裁量权基准是行政机关结合本地区本部门行政管理实际,按照裁量涉及的不同事实和情节,对法律法规规章中的原则性规定或者具有一定弹性的执法权限、裁量幅度等内容进行细化量化,以特定形式向社会公布并施行的具体执法尺度和标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行政处罚等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
张翔 核心阅读 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双碳”目标新要求,全省能源行业要高站位扛牢政治责任,高起点谋划发展路径,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加快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新型能源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发挥开发区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赤木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 百多年来,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先进模范人物。
有故事,有温暖,有力量。 二十几天前,在北京永定河畔,习近平总书记铲土造坑、培土围堰、提水浇灌,种下多棵树苗。
民营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关心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
劳动,一切幸福的源泉,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 从劳动人民中走来的习近平,深知劳动人民的智慧、劳动人民的力量、劳动人民的奉献、劳动人民的创造,把根深深扎在劳动人民之中。
联播+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会议部署当前经济工作时,特别提到要“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嫦娥六号月背采样,深中通道踏浪海天,农村公路四通八达……无论是大国重器、超级工程,还是美好生活中的点滴变化,都离不开亿万职工的劳动、创造、奉献。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汇聚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磅礴力量,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一步一个脚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28日在北京举行。
《决定》提出:“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健全我国立法体制机制的基本要求。
《决定》提出:“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这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崔建周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维,系统阐述了党的作风建设中的若干辩证关系,揭示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在规律。我们要深刻领悟其中关于远与近、里与表、小与大、己与人、点与面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深化对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性认识,增强作风修养的自觉性、主动性。
王立忠 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
在习近平的书单中,马列著作始终是一个重要类别。50多年前,在陕北梁家河的窑洞里,青年习近平借着一盏煤油灯的火光将《资本论》通读了三遍,写下了十多本读书笔记。
(2025年4月2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尊敬的古特雷斯秘书长, 尊敬的卢拉总统, 各位同事: 很高兴和各位线上相聚,共同出席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峰会。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
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航天事业发展,强调“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勉励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双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优良传统和特有政治优势。新征程上,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政策机制,推动双拥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
【学习进行时】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这释放出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强烈信号。
2018年2月11日上午,习近平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考察时同村民打招呼。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悬崖村”。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题:感受大国外交的情义、信义、道义 新华社记者 郝薇薇 当今时代,动荡加剧,变乱交织,迷茫和焦虑情绪也在上升,世界渴望稳定性、可靠性、方向感。瞩目习近平主席的东南亚之行,关注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互动,世界找到了“稳定性和确定性的源泉”,也看到了变局激荡中大国应有的样子。
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习主席今年首访圆满收官。一连串真挚的声音,串联起这场充满合作与友谊的元首外交。
4月14日至18日,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习近平主席东南亚之行,行程满满。 除了赓续传统友谊、谱写合作新篇,习主席此行还推动中国与三国开展丰富多元的人文交流,进一步拉紧民心相通的纽带。
4月14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三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今年元首外访的开篇之作,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树立了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应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4月17日至18日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 这是习近平主席时隔9年再次访问柬埔寨。
习近平主席此次东南亚之行,推动务实合作是重要内容之一。 4月14日,在越共中央驻地,习近平总书记同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会谈后,共同见证中越双方签署的45份双边合作文本展示。
4月14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东南亚三国。今年中国元首出访开篇之作、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面向周边的首访中,往访国的接待凸显高规格,礼遇中有三个关键词值得回味。
当地时间4月17日上午,柬埔寨金边国际机场,新华社记者的镜头记录下这样一个瞬间: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应西哈莫尼国王邀请,习近平主席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专机抵达时,西哈莫尼国王率夏卡朋亲王、阿伦公主等王室成员,人民党主席、参议院主席洪森,国会第一副主席以及五位柬埔寨政府副首相在机场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