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警察队伍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队伍,也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之际,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警察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题:践行艺术为民 繁荣文艺事业——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激励戏剧工作者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 新华社记者 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希望他们在新起点上“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希望,极大激励了全国戏剧工作者。
2025年1月10日,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 对人民警察这支特殊的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关心关爱,出席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亲切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化作人民警察擎旗奋进的力量。
骞进 核心阅读 认识规律、尊重规律、运用规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做好经济工作的宝贵经验。深刻领会把握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指引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要系统把握五个“必须统筹好”的科学方法论,自觉将思想与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开创我省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转型新局面。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推进落实这一部署,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税收制度方面的改革意图和总体要求,准确把握深化税制改革、优化税制结构的重点。
《决定》提出“健全预算制度”,并从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强化对预算编制和财政政策的宏观指导、统一预算分配权、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等多个方面作出部署,为进一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预算体现党和国家意志,服务保障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重大方略、重大决策、重大工作。
王立忠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掷地有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新时代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效有目共睹。
国家之魂,文以铸之。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调研足迹中,“文化”这一主题贯穿始终。
2025年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主席如约发表新年贺词。他在贺词中以历史的纵深感深情回望泱泱中华的沧桑巨变:“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中一路走来,‘中国’二字镌刻在“何尊”底部,更铭刻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
“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深中通道踏浪海天,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展现了中国人逐梦星辰大海的豪情壮志。”2024年12月31日,华灯璀璨,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如约而至。
“对反腐败斗争形势要异常清醒、态度要异常坚决,决不能松懈,决不能手软。”2024年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
“党的纪律既有教育约束功能,又有保障激励作用”“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是内在统一的”“遵规守纪,就会拥有干事创业的充分自由和广阔空间”……2024年12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体现了以上率下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明确要求,树立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题:“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写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召开之际 新华社记者 备受瞩目的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1月6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谋划推进自身建设的又一次重要会议。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全面从严治党就要跟进到什么阶段”。
这一年,习近平主席步履不停。从三大主场外交的热忱相邀,到四次出访的诚意奔赴,数万公里行程,上百场双多边活动,智慧领航一系列多边峰会,一个清晰的主题贯穿其中——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美国华盛顿州中学师生代表回赠新年贺卡,致以新年祝福,希望中美两国青少年“加强交流互动,增进相互了解,传承传统友谊,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促进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面向未来的寄语,亲切温暖的鼓励,再一次跨越大洋引发热烈反响,为和平与友谊凝聚起广泛共识。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2024年12月3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
202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弄清楚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弄清楚基层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加以解决。” “要运用好已有的改革成果和重要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全力抓好改革任务的组织实施。
杨建军文化创新是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文化自信的时代展现。
刘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
建立健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接收学生实习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高校实习环节的资源投入,规范实习教学组织与管理,面向所有学生提供公平的就业实习机会,提升实习的规范性、公平性、有效性。
《决定》提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群体的教育保障力度,健全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政策,以公办学校为主将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保障范围,确保不同群体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天天学习今天的苏州,犹如一幅苏绣臻品“双面绣”。一面是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等瑰宝坐落其中;另一面则是一座迸发着创新活力、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秘鲁纳斯卡文明的巨大地画,身在其中者迷,唯有居高者方能窥其全貌。中国也有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期间,一个时间被反复提及:“10年”。 比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京会议10周年之际,中国再度获得APEC会议主办权; 比如,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走过10年,中国与拉美地区最大国家巴西宣布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再比如,在一系列双边会见中所提及的,中国与德国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与澳大利亚、中国与阿根廷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
11月23日上午,习近平主席结束拉美之行回到北京。此访历时11天,横跨太平洋,行程数万里,为今年中国元首出访外交画上了圆满句号。
这几年,常有外国政要同中国领导人见面时,主动谈起一件事:减贫。 他们在谈论双边关系之外,会将更多时间留出来,细致询问中国的脱贫经验,希望向发生了沧桑之变的中国学习借鉴“如何摆脱贫困”。
当地时间11月21日清晨,当习近平主席乘坐的专机迎着朝霞,自巴西首都巴西利亚腾空而起,2024年时间最长、路途最远的一次大国外交行动,写入了历史。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初夏的利马,一树树黄钟花簇拥绽放。太平洋的海风轻拂着“花园之都”,捎来友谊与合作的讯息。
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期间,一个时间被反复提及:“10年”。 比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京会议10周年之际,中国再度获得APEC会议主办权; 比如,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走过10年,中国与拉美地区最大国家巴西宣布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再比如,在一系列双边会见中所提及的,中国与德国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与澳大利亚、中国与阿根廷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
《决定》提出:“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健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机制”。这是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建设现代化强国先进物质基础的重要举措。
《决定》强调“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并作出了系统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入把握理解,认真贯彻落实。
廖允成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聚焦美丽中国建设”作为“七个聚焦”之一,并对新征程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战略部署。高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抓住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宝贵契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郭艳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意义重大,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绿色转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必须统筹谋划、系统部署,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里约热内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尊敬的卢拉总统, 各位同事: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已经走过16年历程。这些年,我们同舟共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全球经济、金融、贸易等领域合作,带领世界经济走上复苏之路。
当地时间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多国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中国是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发展的行动派和实干家,始终积极推动全球治理改革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讲话展现出宏阔的全球视野与长远的历史眼光,为开辟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的美好未来贡献了智慧力量。
巴西,里约热内卢。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
当地时间1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会议,分别发表题为《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和《携手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讲话。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深刻把握时代大势,系统提出促进全球发展、引领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展现出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天下情怀,彰显了中国发展的显著世界意义。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把握信息革命发展的历史主动,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造福世界。”11月20日,习近平主席向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视频致贺,在与会各界人士中引发强烈共鸣。
“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18日在位于巴黎的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分别为展览题写序言。 法国各界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为展览题序彰显中方对中法人文交流和文明对话的高度重视,为两国文化互融互鉴注入新动力。
当地时间11月19日,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进入第6天,行程安排从出席G20峰会转换到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地点也从G20峰会举办城市跨越到了巴西首都。 当天,习主席上午在里约热内卢会见4位外国领导人,中午出席G20峰会闭幕会议,下午飞抵巴西利亚。
应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邀请,习近平主席日前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在利马总统府举行会谈,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当地时间11月17日,在赴里约热内卢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圣保罗页报》发表题为《万里交好共命运 携手扬帆正当时》的署名文章。 巴西各界和二十国集团成员相关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回顾了50年来中巴合作共赢、命运与共的四个“始终坚持”,着眼两国及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提出四点期待,为引领中巴关系进入新的“黄金50年”、构建更加公正和更可持续的命运共同体增添了动力。
秘鲁利马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连续发表两篇重要讲话。一篇是当地时间11月15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一篇是当地时间11月16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当地时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秘鲁利马出席了两场活动,一场是上午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第31次非正式会议,习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另一场是下午的中美元首会晤。两场活动,关乎中美,关乎亚太,关乎全球,关乎你我。
新港口。中秘共建秘鲁钱凯港,两国元首宣布开港,“从钱凯到上海”令全球瞩目。
“‘梦想’号海试成功并正式入列,标志着我国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是建设海洋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11月17日,在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祝贺。
应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卢拉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17日至21日赴里约热内卢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巴西各界人士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在巴中建交50周年之际访问这片南美热土,期待习近平主席同巴西领导人一道,为深化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擘画蓝图,携手开启巴中关系下一个“黄金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