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中蕴含的辩证思维

山西新闻网>>理论频道>>理论文摘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崔建周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维,系统阐述了党的作风建设中的若干辩证关系,揭示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在规律。我们要深刻领悟其中关于远与近、里与表、小与大、己与人、点与面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深化对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性认识,增强作风修养的自觉性、主动性。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维,系统阐述了党的作风建设中的若干辩证关系,揭示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在规律。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中的辩证思维、掌握其中的辩证关系有助于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性认识,增强作风修养的自觉性、主动性。

领悟远与近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这一关于“远与近”的辩证关系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群众与党距离的远近是人民群众对党的态度的形象化表达。党的作风就是党员干部在思想行动上展示出的形象,决定着民心民意对党的态度,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稳固。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培育、形成、坚持了以“三大作风”为主体的“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并以显著的优良作风塑造了“中华民族最为可靠的主心骨”的光辉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始终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以驰而不息的态度抓党的作风建设,重塑了党的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心,厚植了执政根基、巩固了红色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前的一段时间里一些领导干部中吃喝成风,老百姓意见很大。出了多少规定,也没有管住,不少人因此失去了信心。党的十八大后,我们下决心整治,现在管住了,人民群众拍手叫好。我们管住了一些领导干部的嘴,赢得了无数人民群众的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对党风政风信任度、满意度显著提升的事实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精神抓党的作风建设抓住了人心、抓出了成效,确保我们党始终拥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

领悟里与表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出党性与党的作风的关系:党性是里,党风是表。
  党性问题归根到底是立场问题,也就是党到底是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的问题。优良作风之所以成为我们党的内源基因和鲜明标识,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把自己的立场端端正正立在最广大人民这一方。决定一个人言行举止如何的是品行,决定一个党员作风状况的是党性。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就是其内在立场的外在表现。只要党性坚强,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心向党中央,党员干部的作风就必然会好;如果党性出了偏差,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党员干部的作风就必然会差。党员干部继承弘扬优良作风的根本是站稳立场、坚强党性。但是,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党员干部才能在公与私、个人与组织、局部与全局、当下与长远之间作出正确的抉择,才能始终为党和人民利益而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做到“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如果理想信念滑坡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没有拧紧,各种作风上的跑冒滴漏势必出现。继承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党员干部必须把党性修养放在第一位,时刻注重加强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涵养优良作风的精神土壤。

领悟小与大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人的腐化变质、违法,都是从小的生活问题、吃喝问题、违反八项规定开始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员干部由作风问题走向腐败问题、由违纪走向违法、由量变到质变的一般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们认为习以为常的一些作风问题,往往就是对党的公信力、党的形象带来致命破坏的问题。作风问题绝不是小事,一旦成风,危害巨大。”这一关于大与小的辩证关系的重要论述阐明了作风虽小却影响巨大的道理。
  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廓清思想认识上的错误。一方面,堤溃蚁孔、气泄针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党员干部一定要牢记“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切实做到小事当慎、小节当拘,“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另一方面,“酸菜里面出政治”“半条棉被显初心”。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群众看在眼里,都关乎党的形象。所有的歪风邪气都与党的性质宗旨背道而驰,都会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不管不治就会败坏党的形象甚至侵蚀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就会削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甚至降低对党的信任度。所以,党员干部务必以小见大、慎小慎微,做到“勿以事小而纵”“勿以恶小而为”。

领悟己与人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己不正,焉能正人。’我们要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一辩证关系深刻揭示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以己正人、以上率下的道理。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战争年代,喊一声‘跟我上’和吼一声‘给我上’,一字之差、天壤之别。”“跟”,体现的是以上率下、以身作则,必然应者云集、前仆后继;“给”反映的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只能应者寥寥、畏缩不前。我们党历史上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既是管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无论是普通党员还是领导干部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上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必须要把自己摆进去,时刻反躬自省以求管好自己、管住自己。特别是领导干部关注度高、带动性强,更要认识到自身“风向标”式的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所以,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引领带动作用,要求、希望别人做到的,自身不能例外必须首先高标准做到,努力在继承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上做表率、当楷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着全党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以无我的实际行动树立起优良作风的标杆、迸发出强大的“头雁”示范效应,引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正气充盈。全党要向党中央看齐,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格风范和优良作风为镜,不断“见贤思齐”校准作风上的偏差。

领悟点与面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明确提出以反‘四风’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不搞面面俱到,打到了七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讨论加强党的建设如何抓时,就想到要解决‘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后来决定就抓八项规定,下口就要真正把那块吃进去、消化掉,不要这吃一嘴那吃一嘴,囫囵吞枣,最后都没有消化。我们抓住作风建设这条主线,一以贯之,步步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八项规定成了改变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标志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就是提出了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一个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党的建设的科学方法论,无论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还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都是系统工程,都必须要以系统思维实现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的辩证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担负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责任,以系统思维科学破解“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难题,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开局,以抓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徙木立信之举,从治标到治本、从一个一个节点坚守到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从抓重点突出问题到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积“跬步”而“千里”、积“小胜”成“大胜”,刹住了歪风邪气、纠治了顽瘴痼疾、赢得了历史主动,以“小切口”作出“大文章”。各级党组织要承担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必须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做到“面上思考、点上突破、点面结合、以点带面”。要着力将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任务要求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形势、特点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始终盯紧所在地区、单位的“四风”及其隐形变异问题,持续抓严抓实抓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在坚持“露头就打”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完善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系统举措、长效机制。(作者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编:刘_洋、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