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着眼全省回应群众期盼、保障民生福祉、厚植执政基础作出的重要部署,迅速行动起来,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精准高效处置问题线索,强力推进案件查办,纠风治乱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真正形成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让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切实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深圳莲花山,一棵迎风而立的高山榕,挺拔茂盛。树前一方花岗石碑上,镌刻着“习近平手植树”。
矢志复兴的民族,一步步拾级而上。 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又行进到关键节点。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繁体版和《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繁体版,近日由联合出版集团出版发行。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结束不到一个月,在改革开放前沿广东,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结束不到一个月,在改革开放前沿广东,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一个开拓进取、笃行不怠的中国,一个立己达人、兼善天下的中国,必将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一道,开辟人类文明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4年3月9日,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谈及一本笔记。 当时,来自安徽省滁州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张祥安向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乡亲们的问候和邀请。
时间,镌刻改革足迹。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将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在中国广袤大地上,有这样一些地方,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实践,体现出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优良品格,凝聚了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力量……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到这些改革开放的标志地,宣示改革的决心,汲取创新的智慧,擘画美好的蓝图。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又走到了一个重要时刻——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针对政法领域权力制约监督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推进政法领域改革,抓紧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机制……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践行“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使各项改革都能落地生根”,引领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
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所作的说明(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九日)(接上期)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全会决定坚持和发展党的十五大以来有关论述,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未完待续)(据《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加强生物安全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布局,颁布施行生物安全法,出台国家生物安全政策和国家生物安全战略,健全国家生物安全工作组织领导体制机制,积极应对生物安全重大风险,加强生物资源保护利用。
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问题谋划推进改革,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谱写好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篇章。
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突出重点改革任务,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就一定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劈波斩浪,把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中亚大地,亚欧大陆的中心,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周边。 2000多年前汉代使者“凿空”西域的旅程,开凿出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浩浩长河。
7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致贺信,强调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弘扬“上海精神”,加强团结协作,推动绿色发展,谱写共同发展新篇章,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7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寄语美国青少年“青春同行”交流团,希望他们通过此次访问,感知中国、体会中国、了解中国,与中国的青少年交流互动,成为好伙伴、好朋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杨万明说,全国对外友协将积极推动更多中美青少年友好交流,共同谱写新时代中美两国人民友好故事的青少年篇章。
红灯笼、中国结、大“福”字、热闹的舞龙舞狮表演……临近春节,天津古文化街到处流淌着浓郁的年味儿,氤氲着新春喜悦。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古文化街。
冰天雪地中,他摘下手套同边防官兵挨个握手; 在养老餐厅,他将一份打好的饭菜双手送到一位老人手里:“请老人家吃饭”; 在工地宿舍,他俯身掬着孩子的脸颊,“大朋友”小朋友相视而笑; ………… 推近、定格、铭记,透过每年春节前夕总书记同人民群众在一起的一个个微镜头,人们感受到人民领袖深沉的人民情怀。 2024年2月1日,农历腊月二十二,习近平总书记一早乘坐“复兴号”来到天津考察。
福者,百顺之名也。 春节是中国人祈福、纳福、送祝福的好日子。
中国人过年,过的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之年”,更是向上向善的“文化之年”。 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
农历甲辰龙年将至,习近平总书记赴天津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看变化、听民声、送祝福,把温暖带到百姓身边。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总会深入人民群众之中,看实情、问冷暖、送祝福、鼓干劲。 心之所系,行之所至。
过年,中国人心中最温暖的期盼。 甲骨文“年”字,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
龙年春节前夕,中国南极秦岭站7日建成并投入使用。习近平希望广大极地工作者以此为契机,继续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同国际社会一道,更好地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为造福人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南极秦岭站位于罗斯海恩克斯堡岛,是我国在南极的第5个考察站。
在中国农历龙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回眸过去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送祝福、解民忧、谋发展。
”爱达邮轮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兵说, “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创新产品、升级服务,让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人民。”新征程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14亿多中国人振奋龙马精神,只争朝夕、砥砺前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2024年2月8日,上午)习近平同志们、朋友们:龙年春节即将到来。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
“温暖的生活气息、复苏的忙碌劲头,诠释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的追求,也展现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 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强调“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见神采”,深情点赞“大家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指出“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看望慰问基层,来到群众中间。2月1日上午,总书记来到天津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实地了解去年洪涝灾害后当地农业生产恢复等情况,看望受灾群众。
2月4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在京召开,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充分肯定了主题教育取得的成效,审议了主题教育总结报告和关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2月1日至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开启今年第一次国内考察,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视察慰问驻天津部队。 1日上午,习近平一下列车,就来到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
2月2日,在天津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谈起即将收官的主题教育。他说,要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老味茶汤的龙嘴大铜壶冒着热气,杨柳青木版年画上的胖娃娃憨态可掬,耳畔传来相声茶馆的热情吆喝,眼前一排排火红灯笼高高挂起,伴着铿锵鼓乐的舞龙舞狮表演好不热闹……年的味道,充盈在680多米长的天津古文化街。
2023年以来,我国一些地方遭受了洪涝、台风、地震、山体滑坡、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灾情发生后,人民的冷暖和新生活的重建,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的牵挂。
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新年与旧岁握手,街头巷尾的火红,乡村城市的热闹,在隆冬时节,传递浓浓暖意。
2月1日、2日这两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此行也是他连续第12年在春节前夕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中华大地,年味渐浓。
当时间进入2024,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迎来关键一年。农历龙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也开启了今年国内考察的新篇章。
新华社天津2月3日电 题:“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赴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纪实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陈伟光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腊月二十二,年味渐浓。这天一早,习近平总书记乘坐“复兴号”来到天津。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2月1日上午,他首先来到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实地了解去年洪涝灾害后当地农业生产恢复等情况,看望受灾群众。
2024年2月1日,天津第六埠村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 这是总书记2023年9月以来第三次赴受灾地区看望慰问。
2月1日至2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两天时间,总书记深入城市街区,走进村民家中,察看蔬菜大棚,看看大家还有哪些困难,听听大家新年有哪些打算,分享大家迎接新春的喜悦。
“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时刻记挂着大家的安危冷暖”“大家对新的一年要充满信心,把日子过得更好”,甲辰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2月1日至2日赴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
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尊敬的托尔库诺夫院长,尊敬的戈洛杰茨副总理,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有机会来到美丽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同各位老师、同学见面,感到十分高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