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中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在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中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刘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是民族自立自强的根本维系,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当前在两个大局相互激荡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只有不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才能使中华民族始终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保持定力,站稳脚跟,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坚持走自己的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追求精神上独立自主的历史。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被动卷入由西方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也日渐迷失。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伴随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持续得到巩固和彰显。我们要自信自立自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是支撑中华民族精神立起来的根基所在,也是培育和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主要精神力量。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和底气。我们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始终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协同共进,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想精华,并赋予其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继续推进“两个结合”,实现理论上的独立自主。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关键要实现理论上的独立自主。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继续推进“两个结合”,是进一步巩固当代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了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继续推进“两个结合”,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巩固文化主体性并不是要搞闭门造车,而是要坚持开放包容,以宽广的胸怀学习、借鉴并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从而在坚守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自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一个重要奥秘就在于长期以来保持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真正做到了融通中外、贯通古今。当前,面对交流交融交锋相互交织、愈加激烈的世界文化发展局势,一方面,我们应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坚守中华文化根脉,培育并巩固自己的文化主体性,这既是高度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同世界文化的交流互鉴,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增强文化主体意识,既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始终保持自身的鲜明特色,促进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