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习新语|“大家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我一直记在心上” 习近平主席每年的新年贺词,声声温暖,句句真情。向人民致敬,为人民打气,“人民”始终是习主席新年贺词的中心。
点击看视频 开放,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合资企业、物流枢纽、自贸试验区,一路察实情、观进展、谋未来,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时刻记挂群众冷暖,看乡村、到社区、入企业、进校园,心之所系、行之所至!一件件民生“小事”,一次次考察调研,总书记念兹在兹是人民。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标注了中国外交的崭新坐标。十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下,中国外交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树立了自信自立、胸怀天下、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
文化,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思考着中华文明的古与今,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身体力行推动中华文化再铸辉煌。
核心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动员、总部署。晋城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使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晋城实践,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决定》提出:“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这是党中央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稳步提升我国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能力的重要举措。
《决定》强调:“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这明确了进一步深化人才评价改革的目标任务,对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寄托了中国人生活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价值理念的春节文化,将更好走向世界。
匈牙利青年时隔15载第二次向习近平主席献花,成就一段见证“中匈友谊友好的成长”佳话;长期致力于对华友好事业的好朋友、老朋友在北京共聚一堂,聆听习近平主席阐释人民友好事业的重要意义…… 2024年,习近平主席与多国民众亲切互动,亲力亲为面向各国人民开展友好工作,搭建起更多民间交往、务实合作、人文交流、面向未来的桥梁。这些亲历者和参与者回首难忘时刻,深受鼓舞,期待继续感知中国、传承友谊。
“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进入新时代,共青团要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5年“三农”工作。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4次出访,数万公里行程,上百场双多边活动……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会新朋、晤老友,引领大国外交在新征程上阔步向前,以元首外交推动国际合作,用“中国行动”展示“中国担当”。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对坦桑尼亚学者汉弗莱·莫西而言,习近平主席的复信是“2024年最大惊喜”;在重新成为“塞尔维亚的骄傲”的斯梅戴雷沃钢厂,工人们聚精会神聆听习近平主席的复信;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说,习近平主席在信函中的鼓励让年轻人看到“未来是光明的”…… 2024年,从大洋彼岸的“老朋友”到热爱中国文化的“小朋友”,从文化、旅游、友好城市等主题的人文交流盛事到媒体智库等主题的论坛活动,习近平主席通过复信、贺信面向各国人民开展友好工作。全年30余次“书信外交”,架起人民相知相亲的桥梁,传递着中国与世界携手同行、共同发展的诚意和温暖。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2024年,从乡村到社区,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步履不停,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把脉定向。
【本期导读】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办好。
新时代,“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 “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以信息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更多人“用得上”信息服务。
“我到地方考察,总要到农村、城市社区,看看人民群众生活得怎么样,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交流推广,有什么操心事、烦心事需要我们解决。”老百姓的事情,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切的牵挂。
文章强调,人民军队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有信心、有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强军精武红四连”全体官兵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致以八一建军节的问候。近日,全连官兵给习主席写信,汇报连队建设和工作情况,表达牢记统帅嘱托、忠诚履行使命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改革创新,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也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构建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加快发展战略威慑力量,大力发展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统筹加强传统作战力量建设。
景山、故宫、天安门,承载了很多人对北京最初的印象,也是许多学生暑假的热门打卡地。 把它们串联起来,向北至钟鼓楼,往南到永定门,这条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被称作“北京老城的脊梁和灵魂”。
当地时间7月26日晚,第33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在塞纳河上拉开帷幕。 这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从“双奥之城”北京,来到法国巴黎。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强调,当前我国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长江等流域防洪峰、防决堤、排内涝压力不减,黄河、淮河、海河、松辽流域有可能发生较重汛情,叠加台风进入活跃期,防汛形势更加严峻复杂。
7月2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东帝汶总统奥尔塔举行会谈。
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2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退役军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向受到表彰的模范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从事退役军人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诚挚问候。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
韩锵核心阅读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福祉。要锻造过硬作风,对重大决策部署、重点改革任务,倒排时间表、找准着力点,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进,一项任务一项任务落实,以实干担当把改革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目前的问题主要是,反腐败机构职能分散、形不成合力,有些案件难以坚决查办,腐败案件频发却责任追究不够。
原标题:又踏层峰辟新天——《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诞生记 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前行,党和国家迎来又一个历史性时刻—— 2024年7月18日下午,如潮掌声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关口,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胜利召开,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角响彻神州大地。
想要高清大图,请点↓↓↓ 典藏版高清PDF下载链接 收藏起来,一起学习!.
7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发布。新华社推出一系列解读报道,深入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
“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一直以来,习近平主席用体育助推国之交、民相亲,不遗余力促进奥林匹克事业发展,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山一程、水一程。当时间来到2024年的7月,人们再一次深刻感知改革激荡的磅礴之力。
中共中央5月20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7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文发布。这份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方方面面,构筑了全景图,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其中不少和你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统筹合作和斗争,坚持我国发展中国家定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坚决维护我国发展权益,坚决抵制不合理的“碳干涉”诉求。
要着眼全省回应群众期盼、保障民生福祉、厚植执政基础作出的重要部署,迅速行动起来,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精准高效处置问题线索,强力推进案件查办,纠风治乱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真正形成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让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切实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