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第33届夏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同大家亲切握手、互动交流。 多年来,总书记一直关注着奥运健儿们,对大家的情况很熟悉。
2024年8月22日,中共中央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了邓小平同志光辉、战斗、伟大的一生。
联播+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
联播+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
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决定》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中提出:“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高建生核心阅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决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七个聚焦”中位居其首的要求。当前,要特别围绕加快推进创新生态建设要求,坚持市场导向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路径,推动生产要素的配置向创新领域、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倾斜,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构建优势互补、协同联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我们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七溜八溜,不离福州。”这是福州人介绍自己家乡时,非常自豪的一句话。
在河南南阳与湖北十堰的交界处,有着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水库将汉江和丹江揽蓄入怀,汇成晶莹剔透的一库碧水。
近日,宁夏闽宁镇迎来了酿酒葡萄采摘季,葡萄种植园格外热闹。上百名工人穿梭在园中,将一串串色泽诱人的葡萄采摘装筐。
8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举行会谈。一起来看要点。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 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 习近平指出,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 习近平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的回信 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 你们好!来信收到了。得知十年来越来越多库区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我很欣慰。
原标题:习近平回信勉励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 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 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向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志愿者致以诚挚问候。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得知十年来越来越多库区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我很欣慰。
编者按: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新气象、开创了新局面。
“一老一幼”牵动万千家庭,关乎民生福祉。“老人和小孩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
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从未中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近日,《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一书在全国发行。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
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于3月26日至29日在海南博鳌举行。
“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全国两会结束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考察,并在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强调“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扛起主体责任,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重点工作任务、重大改革事项落实落地”。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改革发展、情牵百姓冷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察政情、问民意。
“今天老朋友不少,不少人去年11月在旧金山还见过面;也有一些新面孔,但名字还是熟悉的。”3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时,习近平主席亲切说道,大家在春暖花开之际访问中国,开展交流,增进了解,推动合作,为中美关系注入了正能量。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中心大型融媒体报道《盛世修文》,深入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天推出:习近平文化思想金句之《盛世修文|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3月28日,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市林肯中学师生代表结束11天的访华之旅,回到家乡。面对记者,他们不顾长途飞行的疲惫,滔滔不绝讲起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一个个满脸的兴奋与激动。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强调要“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对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联播+2024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 30年来,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智慧核心阅读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高效能、高质量为突出特征,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及核心所在。
王早霞抓落实既是一种能力体现,又是一种必备作风,也是一种工作方法。各级领导干部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斗争勇气,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开拓精神,敢于冒风险、涉险滩,真抓实干,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形成狠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全国两会结束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考察,并在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乘着新时代的春风,湖湘大地奋勇争先,中部地区生机勃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春分前后,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来到三湘大地,深入长沙、常德等地,对学校、企业、历史文化街区、乡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3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对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重要部署。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第二次就中部地区崛起这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持召开座谈会。
联播+3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湖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提出两道“融合命题”:一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二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省内省外服务体系有效衔接、线上线下服务协同高效的“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实现整体联动、协同配合,提升就业服务体系整体性、系统性、高效性、便捷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郭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坚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着力解决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担当作为、奋发进取,不断开创全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江南春日,平畴沃野。3月19日,正在湖南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常德市。
禾苗青青,碧水绕田。又是一年春耕时。
两会闭幕仅一周,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考察,深入学校、企业、农田,察实情、谈发展、抓落实,意义重大深远。 (一)关键年份,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落实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长沙,走进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了解当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情况。 从2023年在地方考察时提出,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和全国两会上的深入阐释,再到这次地方考察再次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作出有力指导。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美誉,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策源地之一,更是毛泽东思想萌芽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源地之一。 3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考察,第一站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了解学校用好红色资源、坚持立德树人等情况。
总监制:袁炳忠 策划:徐壮志 出品:常爱玲 齐慧杰 周宁 令伟家 统筹:黄庆华 周年钧 何莉 编辑:邬金夫 郭洁宇 设计:赵丹阳.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
“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 2019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见证了一堂特殊而难忘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国际视野、深邃的战略眼光,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立德楼,中国人民大学一座年轻、现代化的建筑,主打沉浸式教学与开放式交流的“智慧教室”坐落其中。 科技与人文无缝交融,指尖即课桌,屏幕即黑板,云端一触即达,去中心化的空间布局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一堂堂精彩好课在“智慧教室”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