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要把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山西新闻网>>理论频道>>理论文摘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桑小明

核心阅读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和力量源泉。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把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第10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了全面阐述,并强调:“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把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并贯穿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环节,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

  坚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在战略规划上,将人民至上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中。在制度安排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在政策举措上,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如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基金互济余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致力于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教育改革不断缩小地区、城乡间差距;满足群众更多精神需求,推进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一系列既有针对性又有含金量的改革举措,为人民谋利、为民生解忧,使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实践充分表明,对改革价值取向的正确把握,矢志践行初心使命,使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得到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源泉

  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始终坚持“为了人民而改革,依靠人民而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我们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在新时代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视为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定性力量。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撸起袖子加油干;激发人民群众内生动力,依靠自己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广泛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鼓励群众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鼓舞动员全国人民,共筑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正是依靠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这些年我们才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取得了新时代伟大成就。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党中央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切实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化危为机,爬坡过坎,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谱写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贯穿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环节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把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继续以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向前进,确保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自觉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厚植为民情怀,要求我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民造福不能靠喊喊口号、做做样子。要立足眼前,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多做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的事,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富裕一方百姓、造福一方乡亲。同时着眼长远,防止“政绩冲动”,多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统筹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真正把政绩留在老百姓的口碑中、心坎上。
  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更好地了解群众的需求和诉求。深入基层才能心里有数。当前群众的新需求、国家治理的新趋势,越发要求落实“四下基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同时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艰巨繁重,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我们就越要贯彻群众路线这一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要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又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洞悉群众需求,在制定政策举措时体现群众利益;既要善于从基层的鲜活实践中汲取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与群众一起商量、一起干,又要加强教育、协商、疏导,注重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化解好群众矛盾纠纷。调查研究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有效形式。只有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同时,把党的优良传统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畅通网民诉求渠道,让互联网更好地汇集民意,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
  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找准改革的发力点突破口。检验改革事业成效最为重要的指标就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要加强对重大改革问题的调研,尽可能多听一听基层和一线的声音,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尤其是要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要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顺应民心,尊重民意,才有可能最大范围地凝聚共识;凝聚民智,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力量。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找到“最大公约数”,从而在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强改革信心,最大能量释放制度红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已经覆盖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既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大未来,也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小日子,尤其要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参与。要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依法引导和规范资本健康发展,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改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促进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富足与精神生活富足相协调,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大程度调动起人民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向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阔步迈进。
  要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不良风气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今天,最突出的不正之风还是“四风”,必须一刻不停、一寸不让地纠治,特别是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隐形变异问题。坚持纠“四风”与树新风并举,大兴务实之风,少讲空话多干实事,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着力使问题得到解决、工作得到提升、群众得到实惠。要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干成事、不出事,自觉做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模范。要着眼全省回应群众期盼、保障民生福祉、厚植执政基础作出的重要部署,迅速行动起来,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精准高效处置问题线索,强力推进案件查办,纠风治乱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真正形成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作者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

(责编:李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