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寸耕地成为丰收沃土,持之以恒保护耕地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保护耕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根本遵循。
“重教尚学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教育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在多个场合就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关系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9月18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我国现有残疾人约8500万。
【编者按】“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习近平主席持续因时因势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群体,谆谆嘱托和殷殷期许,温暖而又鼓舞人心。让我们通过一组特殊的“文字”和“语言”,走近残疾人朋友,读懂总书记的深切关爱。
天天学习“追忆往昔,中美两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同仇敌忾,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结下了深厚友谊。”9月12日,习近平主席给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格林和飞虎队老兵莫耶、麦克马伦复信。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美誉,湖光山色、人文美景俯拾皆是。 习近平说,我曾在这里工作了6个年头,参与和见证了这里的发展。
“当今世界,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信息化发展大势和国内国际大局出发,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围绕网络内容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指明方向。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习近平: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 这段话出自2017年8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重教尚学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教育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在多个场合就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关系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9月14日,习近平向2023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强调”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2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英雄是国家历史的重要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鉴往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弘扬英雄精神,倡导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论述。
原标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共鉴中华文化之美,共谋文化传承创新,共促文明交流互鉴。9月14日,习近平主席向2023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指出:“中国将更好发挥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5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河北省沧州市,考察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他走进麦田,仔细察看小麦长势,并向正在田里劳作的种植户、农技专家询问旱碱麦产量、价格、品质、收益等。
5月11日,在河北沧州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黄骅市仙庄片区一片旱碱地麦田,仔细察看小麦长势,了解当地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总书记向正在田里劳作的种植户、农技专家询问旱碱麦产量、价格、品质、收益等,指出要“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热解读一条高铁联通两座城市。乘坐京雄城际铁路列车从北京西站出发,经过50多分钟的风驰电掣,就能到达河北省雄安新区。
耕地、粮食,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这一次,总书记在河北沧州黄骅,走进旱碱地麦田,考察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
中国-中亚峰会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主持峰会。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习近平:要强化源头治理,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加大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发展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这段话出自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这是一片“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的土地 这是一座承载着“千年大计”的城市 这里就是雄安 这座城市映照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习近平第三次来到雄安新区考察 这次考察释放了什么信号? 这座“未来之城”又将如何以此次考察为新起点继续发展? 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制片:徐泽宇 剪辑:高杉 统筹:曹阳 摄像:邹尚伯、曲澜娟、张硕 记者:张涛、曹国厂、牟宇、高博、杜一方、朱旭东 编校:汤谷涵 新华社徐泽宇工作室 新华社河北分社 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习近平:我们将继续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绿色发展合作。 这段话出自2020年11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到基层调研,田间地头是他最常去的地方之一。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重要论述。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从今年4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春天,是新程再启的时节。2023年的春天,中国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全票当选国家主席。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将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建交31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赓续千年友好,在密切交往中谱写了许多暖心故事和友好佳话,汇成了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动人乐章。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石家庄,走进生产车间察看芯片生产流程,步入展厅察看医药产品展示。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指引,聚焦一个主题: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把握一个关切:科技自立自强。
4月27日, 2023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工匠精神不仅是大国工匠群体特有的品质,更是广大技术工人心无旁骛钻研技能的专业素质、职业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就要在追求卓越中超越自己。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四个之问”的重要意义,加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