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努力,太原龙头景区——晋祠天龙山景区终于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正式确定晋祠天龙山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填补了太原没有5A级景区的空白,为太原文旅产业注入巨大活力。
“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农业是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的一部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维系当代人福祉和子孙后代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从全球来看,绿色农业发展日新月异。
品牌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名片,也是一个地区软实力的象征。2025年,我省将发挥“山西精品”核心引领作用,聚集山西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评定工作的科学性和多元化,继续打造80个左右的“山西精品”。
2025年春节即将来临,日前,各地都积极开展了春节走访慰问工作。这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路径,更是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传达组织关爱的重要方式,承载着雪中送炭、传递真情的分量。
2025年春运大幕即将开启,从1月14日开始到2月22日结束,为期40天。今年春运将最大限度满足客货运输需要,统筹做好煤炭等重要能源物资、粮食等生活物资、节日商品、春耕备耕等物资的运输保障。
1月9日,山西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就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部署。
过了腊八,春节的氛围便开始逐渐浓厚起来,广大农民朋友日渐进入“忙年”模式,置办年货、走亲访友、打扫卫生……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也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然而,春节期间,过度消费、盲目攀比、豪华婚礼等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有所显现。
崭新的2025年日历刚翻开,已有先行者写满规划。找订单、拉投资、跑市场……谋“钱景”、拓“前景”,这是许多企业主开年忙活的大事儿。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本周A股市场有止跌企稳的迹象,上证指数一周的振幅在80个点之内。本周五午后再度跳水,沪指跌超1%,失守3200点,有超4800只个股下跌,两市成交额超1.1万亿元。
约1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清单提前下达;江苏、山东多地披露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中央财政预下达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810亿元……新年伊始,财政新动向不断,释放政策加力信号。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国家账本”安排关乎千家万户。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随着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全面推进与完善,居民足不出“圈”便能满足各类生活需求,感受浓厚的烟火气、人情味和邻里情。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努力取得更大成效”。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深刻阐述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
1月5日,省商务厅发布公告,明确2025年我省将继续实施一系列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涵盖汽车报废更新、汽车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家装厨卫“焕新”、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和手机等3C数码产品购新等多个领域。公告还就继续实施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明确了有关注意事项。
2024年12月25日上午,汾石高速公路、浮临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全省117个县(市、区)全部迈入“高速时代”,较原规划时间提前一年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也是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
“大同发生了9.6级地震,最为严重的是大同天镇县,受灾最严重”。1月6日,有网民在短视频平台传播不实谣言信息,引发民众恐慌,产生不良社会影响,堪称社会稳定的“毒瘤”。
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各方力量迅速集结,全力展开搜救、救治伤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抓紧抢修受灾基础设施,严防余震、低温等次生灾害……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紧张有序进行。
“反腐败斗争必须坚定不移,任何犹豫动摇、松懈手软或半途而废,都将犯颠覆性错误。”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
文化最具年味,传统才是潮流。携程近日发布了《2025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作为“申遗成功”的首个春节假期,“年味游”正成为2025春节国内游游客的不二之选,太原位列全国年味目的地城市第五。
国家移民管理局2日通报,2025年元旦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计保障180.3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较去年同期增长13.7%。其中,内地居民出入境86.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1.1%;港澳台居民74.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2.8%;外国人18.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3.6%。
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在劳动的世界里,没有炫目的光芒,只有默默无闻的坚守与奉献。
充满魅力的彩绘蟠龙纹陶盘、从未公开展示的圭尺、山西史前时期第一件牙璋……11月12日,陶寺遗址博物馆在万众瞩目中正式开馆。方寸之间,一览千年。
沿着S形弯道、8字形弯道、独木桥,电动车前轮有规律地围绕标识杆前行,车尾水杯中的水有规律地晃动着,却晃不到外面……前不久落幕的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山西代表队4人进入各工种决赛前5名,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在网约配送员赛项中,选手王俊峰经过送餐、骑行、交规等一系列项目严格考核,站在了行业最高领奖台上,帮助山西代表队获得了历史最佳战绩。
七赴“进博之约”,山西初心不改。21家成员单位组成的山西交易团,下设14个交易分团,积极组织采购对接、招商推介、展览展示、论坛交流、考察调研等一系列活动。
“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万名左右省级工匠、5万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明确了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对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出战略性、全局性决策部署。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就业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专业化水平”。
11月12日,陶寺遗址博物馆在临汾市襄汾县正式开馆。这是中国考古和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新时代中华文明历史研究不断引向深入、大遗址保护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缩影,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11月12日,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放。这是依托陶寺文化建设的一座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5000平方米,展出陶寺出土的陶器、玉器等文物230件(套),展示了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的陶寺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着眼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推动各级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抓改革,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中央各项重大改革部署落实到位,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记者从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数据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冬小麦播种任务已经超额完成,播种进度达到101.3%,夯实了明年夏粮丰收基础。(来源:2024年11月11日《山西经济日报》) 冬小麦播种任务超额完成,在于落实“田长制”。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织密养老“服务网”,托起幸福“夕阳红”。截至2023年底,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750.07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达到21.64%,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我省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到今年年底分别达到33.5%以上和31.5%,到“十四五”末分别达到35%和三分之一,到2035年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我省近期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努力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
沈海涛图 一项项聚焦急难愁盼的举措,一件件回应民生关切的实事,绘就温暖人心的民生图景。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五场新闻发布会,表明我省民政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进步。
近日,一些平台推出的“先用后付”“玩法”遭到消费者吐槽,引发关注。“先用后付”作为一种新兴支付方式,虽带来了支付灵活性和购物便利性,但也滋生了不少问题,给消费者权益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侵害。
11月7日,“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召开,省文旅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今年以来,全省各地陆续推出“面团团”“佛小伴”“煤球宝宝”以及品质冰箱贴等爆款文创,开设“跟着悟空游山西”线下实景体验和主题文创店,带给全国游客很多惊喜。文创精品遍地开花,“圈粉”众多,成为游客竞相追捧的热门之选,助燃了消费市场。
新时代赋予社会组织新使命,新征程期待社会组织新作为。社会组织面大量广,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
近日,工信部公布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国网阳泉供电公司马家坪变电站成功上榜。挖掘利用好工业遗产,不仅能唤醒大众的历史记忆,也能更好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增强城市文化品位,对于提升城市软实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群体稳,则就业大局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日,太原市教育局等七部门印发《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围绕“管什么、怎么管、谁来管”三个关键问题,聚焦校外培训领域的热点难点,实施精准立规,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长期以来,校外培训机构“冒烟”“爆雷”以及“卷款跑路”一直是行业的痛点,许多家长购买了数万元的课程包,却因机构跑路,难以追回学费,面临经济损失。
一边是“有活没人干”,另一边是“有人没活干”,这两种同时并存的现象就是结构性就业矛盾的直观体现,是当前我国就业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 国务院关于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报告5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
培育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11月4日,以“创业推动发展,加工提升效益”为主题的山西省农村创业大赛决赛在太原举办。
11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山西太原2024年演唱会经济带动消费41亿元——“跟着演出去旅行”释放消费潜力》为题,报道2024年太原市共举办32场演唱会,现场观演近100万人次,较2023年的20场、50万人次分别增长55%和100%,全年演唱会带动消费41亿元。(来源:11月6日《太原日报》) 今年以来,“体育+演唱会”经济逐渐成为引领我国文化体育旅游等服务业消费全面复苏的重要引擎,“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演出+旅游”、“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等不断衍生文体旅消费新场景,大型演唱会一票难求,释放出文体旅融合促消费的巨大潜力。
今年是省鸟褐马鸡命名40周年。11月7日,省林草局举行省鸟褐马鸡命名40周年专题新闻通气会。
从“皇家贡米”到百姓的“致富米”,从传统的粗加工到特色多元发展,如今的沁县黄小米愈发彰显出“黄金粒”的产业价值。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超过3万吨,从事“沁州黄”种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30多家,农户超过3万户,小米真正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色希望”。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既取决于经济发展速度,也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本周A股市场逐步展开第二波上攻行情。本轮牛市是由政策转向和经济储蓄向资本市场大转移共同形成的,牛市趋势一旦确立,将形成正反馈,即市场的赚钱效应越强,就越会吸引更多资金流入资本市场,推动市场继续上行,进一步增强市场的赚钱效应。
村民的小事,干部心头的大事。一根小小的限高杆,一处限宽的石墩子,一条灌溉渠的长短宽窄,一片谷物晾晒场地,影响了粮食果蔬的种植销售,也牵连着村民田间地头的生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政府搭台,112项技术需求、300余项重点产业链技术难点静待折桂,1700余家企业获3.5亿金融活水滴灌;企业唱戏,900余项技术先进、成熟度高、强链补链的科技成果正待揭榜,3.77万人才奔涌而来……今年以来,太原市以打造科技型企业集群为“主引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场景正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来源:11月4日《山西日报》)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