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论坛】期待农业不断向绿而行
【生态论坛】期待农业不断向绿而行
农业是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的一部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维系当代人福祉和子孙后代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从全球来看,绿色农业发展日新月异。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3》显示,2015年至2022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从75.19提升至77.90,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有效支撑农业绿色发展;农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农业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绿色低碳产业链条加快构建。但随着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业实现全面绿色转型仍然任重道远。与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有些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如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那么绿色转型在普通农户中就很难推动下去。因此,必须综合发力,把农业绿色发展不断推向深入。
农业实现绿色转型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比如使用生物饲料、生物肥药、可降解农膜逐步取代传统的饲料、化肥、农药、农膜等,将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大幅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农业实现绿色转型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吃饱”已经不再是人们的目标,“吃好”“吃得健康”才是人们的向往。这就需要更多绿色、有机、功能农产品供给。乡村也不再仅仅是农业生产场所,而是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只有功能农业、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才能为城乡居民营造优美的乡村环境、提供绿色优质的农产品,才能将红利变成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体制机制方面应该更多体现绿色导向。抓住生态循环“牛鼻子”,推广种养循环模式,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地见效。比如杂粮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麸皮、糠渣等,可以被用作饲料喂养家畜家禽,家畜家禽的粪便又可以经过发酵处理后成为有机肥料返回农田,为粮食生长提供养分。这种循环利用模式,不仅减少了废弃物排放,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还提高了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同时,综合应用补贴、试点示范、工程项目等手段,引导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更好调动各类经营主体投身绿色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我省农业发展多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有机旱作,在农业生产中严格控制化学品投入,增施有机肥,推动节水发展,防治面源污染,努力实现农业与生态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目前,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5%、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4.79%。期待我省农业不断向绿而行,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王秀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