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岁弦歌起,非遗年味浓。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假期,“打卡”非遗体验,过个地道的中国年,成为今年春节不少人国内游的不二之选。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三晋大地处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氛围。
张灯结彩迎新春,欢天喜地庆佳节。今年全国多地提出文明节俭办春节,“利旧”和“创新”相结合营造节日氛围的倡议。
玩冰雪、赏美景、觅冬趣。 在大同万龙白登山国际滑雪场,青少年滑雪公益培训火热进行;在太原稻田公园,雪道上疾驰的雪地摩托令游客们嗨翻天;在长治八泉峡景区,以《黑神话:悟空》、十二生肖为主题一系列冰雕冰挂营造出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随着山西省首届冰雪嘉年华暨冰雪消费季的启动,全省从北到南掀起了“冰雪热”,激发出冬日文旅无限活力。
红红火火的过年气氛中,人们的出行热情持续高涨。我省推出的包括温泉康养在内的5大主题冬季旅游活动及系列优惠举措,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过大年,看大戏。 1月30日晚,主舞台搭建于太原古县城的《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综合频道、戏曲频道首播。
近年来,山西省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把建设幸福河湖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责任,多措并举,系统化构建现代水网体系,深入推动全省幸福河湖建设,初步构建起了政府主导、河湖长牵头、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各地正在呈现出一幅幅美丽幸福河湖新画卷。 构建现代水网体系,绘好幸福河湖新画卷,是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也是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推动水文化、水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路径。
1月21日,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太原胜利闭幕。唐登杰在讲话中指出,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1月21日,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太原胜利闭幕。唐登杰主持会议并讲话。
2025年1月20日,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太原胜利闭幕。会议号召,全省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山西省委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省政协工作新局面,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
社区食堂,解决了空巢、独居、行动不便老人吃饭难的问题。近年来,太原市的社区食堂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城市各个角落。
祸患积于忽微,安全失于大意。安全生产不仅关乎企业的稳定发展,更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近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各级组织部门与广大组工干部需强化责任担当意识,秉持守正创新原则,率先垂范加强作风建设,凭借高质量的组织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创工作崭新局面。
“山西文旅赢麻了”“山西文旅上大分”“山西文旅接住泼天流量”……2024年的山西文旅,足以用“热辣滚烫”来形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促进文旅、文博、文创、文艺联动,构建大文旅格局”的部署引发代表委员们的高度认同和热议。
集思广益聚众智,群策群力启新程。1月21日,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太原胜利闭幕。
集众智、聚群力,开新局、谋新篇。1月17日,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代表们除了充分肯定已经取得的成绩,更对未来满怀新的期待。
迎着新年温暖的阳光,一年一度的山西“两会时间”再次开启。政府工作报告亮出了过去一年的“成绩单”,为新的一年应变局、解困局、开新局绘出了清晰的“路线图”。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1月26日—27日,全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在太原召开。我省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实现了任务超计划完成。
日前,忻州市地方标准《整沟治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这部《指南》凝练了忻州多年整沟治理实践,是一份生态答卷,更是率先以标准化手段助推整沟治理的创新之举。
课堂上,师生们共同学习了语文书上的一篇课文,老师问学生们“喜不喜欢这篇课文”,绝大多数同学都说喜欢,偏偏还有一个学生响亮回答“不喜欢”。 这是一位名师记忆中的一个片段,他说,那个学生甚至说出了不喜欢的理由。
“有一次孩子回家后,说老师莫名就骂他一顿,他坐在座位上什么都没有做。”近日,一位妈妈无奈地抱怨,“感觉就是一点小事,也不能找老师沟通,人家肯定会觉得你小题大做……”但是,这是“一点小事”吗? “有一次,在一个五年级班上检查家庭作业,文学课女教师叫起一个比较差的学生来。
“不上学半个月了,天天在家里不出门,每天都是有气无力的样子。偶尔出门,走得也好慢好慢,寸步难行的感觉,就好像他正面对的人生……”某短视频平台上,一位妈妈记下不想上学的孩子的精神面貌。
飞雹化为细雨,甘霖润泽大地,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近日,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山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山西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作新闻发布。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对网络风险的苗头因势利导及时管控,可谓正逢其时,甚抚人心。净化网络,滥用“算法”可以休矣。
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水利部发布《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自2024年12月1日起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将水资源税推向全国31个省份。(人民日报海外版) 水资源税改革的本质,是对“使用资源付费”原则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的深入贯彻。
“兼职采购日结,300元一天”“高价收购闲置银行卡、手机卡”“无需抵押,无需征信,快速放款”“高薪兼职轻轻松松”……这些字眼你是否眼熟?在日常生活中,这类似真非真的信息总能精准击中一些人,随即则是被“幕后黑手”随意“拿捏”,钱财遭受损失。 11月26日,“警民携手 天下无诈”山西省首届反诈短视频大赛在太原启动。
11月26日,记者从省卫生健康委获悉:我省持续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以建机制、强基层为导向,与县域综合医改、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任务统筹推进,构建县域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把一般病、日常疾病解决在基层。(山西日报)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实施“全代建”模式,建设“标准化厂房”,实现企业“拎包入驻”……全国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工作交流会近日在太原召开,会上透露,山西工业类开发区已全部实现以“标准地”形式出让工业用地,改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土地,是影响项目建设的核心要素资源。
2024年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期间,工信部正式公布了《2024年5G工厂名录》,其中山西有三家企业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已成为我国加速新型工业化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先导领域。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新时代新征程,“法治山西”建设在统筹推进中取得显著进展,突出表现在公共法律服务的能力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如连续6年在全省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着力打造“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等,的确令人称道。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旨在整治包括大数据“杀熟”、形成“信息茧房”、操纵榜单在内的网络平台算法问题,推动算法向善向上。 向善而行是对算法最基本的伦理要求。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做好公共法律服务,可满足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这是拿国赛的标准来考核我们,展示了近年来全省国际贸易行业领域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11月18日—19日,由省总工会、省人社厅、省商务厅主办,省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华远国际陆港集团承办的山西省国际贸易业务员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在太原举行。
临近岁末,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薪酬,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近日,全省深化推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会议要求扎实开展好治理欠薪冬季行动,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报酬权益。
累计申请专项经费1.9亿余元,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263万余人次,办结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案件5万余件……省司法厅负责同志在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省连续6年创造性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以下简称“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有效发挥了“建设法治社会”和“助力基层治理”双重作用。 “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是在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的基础上,为农民工、残疾人、困难职工等特殊群体提供无偿民事、刑事诉讼代理和刑事辩护等法律援助服务。
沈海涛图 我省近期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其中第六场由省司法厅介绍情况,再次强调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 基层既是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疏导各种矛盾的“茬口”。
“就像游戏《黑神话:悟空》里提到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天命人’,不同阶段都有自己的不凡使命。”不久前,入选全国典型经验的运城市社会心理服务“六进”活动走进运城中学,为师生们送上了一次生动的心理讲座。
签约项目187个、总投资567亿元,开工项目181个、总投资350.6亿元,投产项目170个、总投资418.7亿元……寒冬时节,从全省开发区2024年第四次“三个一批”活动、重点工程项目调度会上传来的这组数据,就像一缕冬日暖阳,为全省上下奋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增加了信心和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抓好第四季度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随着全球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创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标尺。科技创新不仅能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业态和模式,还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尧舜禹这三位史前部落首领的名字,如同璀璨星辰,穿越四千多年的时光,依然熠熠生辉。他们不仅是中华民族心中的先祖,更是儒家思想中道德典范的化身,其事迹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化为带有神秘色彩的神话传说。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日前,随着55501次试验列车缓缓驶出乌兰察布站,新建集宁经大同至原平铁路(集大原高铁)乌兰察布至丰镇北段正式进入了运行试验阶段。
乡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也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驻村帮扶工作,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关怀,一头系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太原市总工会结合拓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在该市已连续开展18年的职工大病医疗互助活动,2022年底设立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免费工会医疗互助保障计划”,涵盖家政服务、快递行业、母婴护理行业、物流货运行业、巡游网约车行业、快递外卖行业6家联合工会。按照每人每年36元标准设立专项资金,目前参保人数达到14万余人,为168人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报销金额37万余元。
不久前,太原市巡游网约车行业工会联合会《山西太原市巡游网约车行业工会联合会打造暖“新”之家呵护网约车司机》创新案例入选中华全国总工会评选的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该案例是我省当期入选的四个创新案例之一,加上此前入选的《坚持需求导向 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服务”一体化工作格局》创新案例,该工会年内已连续两次获此殊荣。
文化创新是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文化自信的时代展现。进入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更凸显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把文化自信转化为文化创新价值源泉和不竭动力的客观必然。
地处吕梁山深处的岢岚县将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相结合,连续7年举办乡村文化旅游季,50万亩沙棘从过去的“野果果”变成了“金豆豆”;阳高县守口堡村依托遍地杏树和长城古堡,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外地游客,每年的杏花节旅游周期客流量近5万人,带动餐饮等相关产业收入100多万元…… 从岢岚县、阳高县的实践来看,要让特色产业更有效益,必须挖掘特色资源,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融合,从而推动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产业振兴成了推动城乡融合、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田间地头体验现代智慧农业、在工坊体验农产品加工过程、在独具特色的度假村享受健康养生……近年来,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农文旅融合这一创新发展模式蓬勃兴起。近日,一场聚焦“农文旅体康”五大领域融合发展的盛会——2024太原农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