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县域经济要突出特色
发展县域经济要突出特色
从“皇家贡米”到百姓的“致富米”,从传统的粗加工到特色多元发展,如今的沁县黄小米愈发彰显出“黄金粒”的产业价值。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超过3万吨,从事“沁州黄”种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30多家,农户超过3万户,小米真正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色希望”。
全县80%的农民从事梨果产业,80%的农业收入来源于梨果产业,80%的脱贫群众依靠梨果增收致富,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超过1万元。1984年,隰县开始引种玉露香梨,经过多年持续试种和推广,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3万亩。近年来,举办玉露香梨花节、采摘节和招商引资推介会等,形成了“玉露香梨+旅游+文化”等农业新业态。
不只是沁县、隰县,放眼三晋大地,不少地方找准了县域特色产业,乘势而上,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县域连接着城市与乡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科学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
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在“特色”上下足功夫,把地方特色转变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优势,做大做强。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县城也是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而细数那些频频“出圈”的县城,无一不是找准了县域特色和地方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有优势的县,重点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优质农业品牌,持续推动农业产业的提档升级,实现以农业资源为依托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良性互动,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工业底子强的县,要结合自身特色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推动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型升级,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系统,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特求新,以特争先。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县,结合当地传统文化,做好差异化、个性化文章,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旅服务和文旅产品,着力打造旅游名县,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提质增速。
县城是乡村与城市的交会点,也是乡村与城市平等交换要素的中转站。发展县域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题中应有之义,必须立足县域发展定位,结合县域发展现状,因地制宜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比如,处于大中城市周边的县具有承接大中城市功能溢出的天然区位优势,县域数字经济发展要着眼于更好同大中城市接轨,带动乡村发展、促进城乡融合。
强县和富民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发展县域经济时,无论选择何种发展路径,都要注意优化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通过多元渠道参与产业链中,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基石,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关乎地方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产业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就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赵建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