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19时,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2023年 我们接续奋斗 砥砺前行 经历了风雨洗礼 看到了美丽风景 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 时光 见证非凡的领航 人民永远是 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 让我们一起 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世界和平安宁 监制丨申勇 冯旭宏 策划丨史伟 王鹏飞 编导丨邢彬 贾林 姚瑶 赵婷 制作丨韦钧富 郭鹏 贺煜 赵钰婷 音编丨毛薇薇 拍摄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政摄像团队。
这些年,每年最后一天的晚上7点,一个温暖的声音,都会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从北京传向全球。这就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新年贺词。
”二〇二四年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娓娓讲述即将过去一年砥砺初心的不懈奋斗,深情回首伟大祖国迈向繁荣复兴的坚实步伐。“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令王土英感慨“赶上了好时代”。实验室内,海水过滤采集作业紧张进行……繁忙中,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通过网络信号传到船上。巩文表示,中国考古博物馆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努力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继续做好考古成果的研究、阐释、宣传工作,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诠释好“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为打造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贡献力量。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辛勤劳作的农民,埋头苦干的工人,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保家卫国的子弟兵,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假日旅游人潮涌动,电影市场红红火火, “村超”、“村晚”活力四射,低碳生活渐成风尚,温暖的生活气息、复苏的忙碌劲头,诠释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的追求,也展现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访民生、问冷暖,强信心、谋发展,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步履不停,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这些温暖瞬间,记录着总书记对人民群众最深的牵挂。
“我的心同大家、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始终是连在一起的!”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深情地说。听民声,问冷暖,察民情……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的考察调研,始终贯穿着人民至上的红线。
“贺词里的民生情怀”之二·点赞 |“每个人都了不起”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在每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都深情关切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奋斗的追梦人,深情感佩“新时代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
近日,省市场监管局、省委宣传部等13个部门共同发布《关于强化常态化监管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深化省委、省政府建设‘数字山西’实现‘数字转型’的战略布局,提升我省平台经济领域管理服务能力,完善跨部门协同治理监管机制。
发挥重大项目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带动作用,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进一步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
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共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千百年来,中华文明如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一路奔涌。 新征程上,如何赓续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传承绵延不绝的悠久文明? 探“馆”寻根,与非遗传承人、文物保护工作者亲切交流;出席重要会议,提出“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致贺信、作重要指示,部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调研、一路思索,“文化足迹”里浸润着“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的思考与谋划。
《条例》共8章58条,突出思想引领、聚焦备战打仗、坚持改革创新、注重体系设计,落实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要求,从体制机制、职能定位、组织流程等方面对新时代运输投送工作进行调整规范,为提高运输投送能力和质量效益提供有力支撑。
2023,有一串足迹,从“极北之地”到南海之滨,踏遍大江南北;有一份牵挂,从一村一寨到一家一户,时时放心不下。为民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12月26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了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从5个方面高度评价毛泽东同志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贡献: 带领人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锻造了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创建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缔造了战无不胜的新型人民军队。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赓续传统友谊,开创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征程——会见中越两国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时的讲话》单行本,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行至岁尾,回望全年,中国经济在持续承压中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取得殊为不易的发展成绩。 “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又一年岁末。 这一年,从南海之滨到九江堤岸、从西子湖畔到黄浦江边、从东北平原到八桂大地,无论多忙,习近平总书记都要抽出时间,到各地走一走、看一看。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
盛夏时节,万物荣华,大美长江,风景如画。 7月25日清晨天刚亮,61岁的熊根荣就带着几名队员驾驶汽轮沿着近60公里长的江面进行巡逻。
无论什么时候,问题总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来检视发现自身不足,做到知耻而后勇。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9年6月24日)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即君子要时刻检视自身,好像常有过错一样。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眼下,防汛救灾仍处在吃劲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编者按】回顾习近平地方从政经历和治国理政实践,很多极具意义的细节与瞬间令人印象深刻。《天天学习》策划推出微故事系列——“近观”,回望难忘瞬间背后的故事,阐释其中蕴含的深意。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地方考察调研,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
8月15日,我们迎来了首个全国生态日。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以“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阐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习近平:湿地贵在原生态,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这段话出自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时的讲话。
编者按:“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登古城、访书院、寻文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探寻中华文明、守护中华文化始终饱含深情、念兹在兹。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 18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2005年8月15日考察湖州市安吉县,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应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立场,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 ◇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知识来源,实现从西方理论“搬运工”到中国学术创造者、世界学术贡献者的根本转变。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强调要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考察湖州市安吉县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编者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专栏特别推出系列长图解《总书记“公开课”》,与您一起从总书记的“知”与“行”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
今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和科学论断。
习近平:为民服务解难题,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这段话出自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系统思考谋划,擘画并实施了“八八战略”这一省域发展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引领浙江开启伟大变革之路。20年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锲而不舍,浙江实现精彩蝶变。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将这一天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寓意深远。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定的人民立场。
【编者按】“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千百年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理想追求。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将这一战略方针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方面。
轮船上听汇报、火车上谋发展、小院里问生计、凉亭里讲政策、土炕上拉家常……一个又一个“移动办公室”,彰显着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实干精神。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冲在前、干在先,是我们党走向成功的关键。
盛夏,山川秀美,飞鸟翩翩,这里是山西省运城市。 漫步在运城盐湖22号堤埝,凭栏远眺这颗神奇而秀美的“生态明珠”;走进运城博物馆,触摸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眼下,越来越多的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参观学习。
开展主题教育是今年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今年4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主题教育工作作出明确部署、提出具体要求,推进主题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