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芬兰总统尼尼斯托举行视频会晤。 习近平指出,中芬传统友谊深厚。
2024年1月4日,习近平主席复信美国艾奥瓦州友人萨拉·兰蒂。习主席在复信中指出,中美关系取得的成就,首要归功于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中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更加需要依靠两国人民。
1月10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待了2024年首位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外国元首——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中马元首会谈前,习近平主席还同芬兰总统尼尼斯托举行了视频会晤。
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8日下午李希代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纵深推进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报告。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将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
中央八项规定刚出台时,曾有人担心会不会是“一阵风”。 十一年过去了。
2023年,蕴含着“中国之于世界,世界之于中国”的深邃思索,中国元首外交亮点纷呈,持续吸引着全球目光。 动荡不安的世界,勇毅前行的中国。
天天学习 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 中央八项规定,短短600余字,涉及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等多方面。
天天学习“生态”为笔,以“绿”着墨。 在春天,培植一抹绿色希望。
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要端正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从政治上考察和使用干部,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提高招商引资质效,强化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每个经济“细胞”的活力,营造发展动力更足、开发层次更高、市场活力更强的良好发展环境。
打开电视、收听广播、浏览网页……对于14亿多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年一赴的“约定”——辞旧迎新的时刻,于夜色斑斓、万家灯火中,以各种方式聆听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 字里行间,不仅有经历的风雨、美丽的风景、沉甸甸的收获,更有来年的目标、未来的计划,令人回味无穷。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新征程开辟新的天地——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登高壮观,江山如画。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多国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展现中国不仅发展自己、也积极拥抱世界的大国担当,期待中国在未来发展中继续以坚实的步伐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动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为世界和平发展带来信心,表示愿与中国携手同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拥抱世界担当大国责任举办主场外交,出席国际会议,会晤老朋友、新伙伴……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历数一年来中国外交的高光时刻。”印尼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对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中的这句话印象尤为深刻。
从习近平主席发表的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人们读出一个自信自立、坚守公义,为动荡世界注入宝贵信心和动力的中国。”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再次着眼和平与发展,呼唤合作与共赢。“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中国人民关注自己国家的前途,也关注世界的前途”……从历年来习近平主席发表的新年贺词中,从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轨迹里,人们清晰见证了中国与世界相互交融、彼此成就,真切地感知着中国领导人如何从全人类共同福祉和自身实践出发。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热解读8月22日,“黄金之城”约翰内斯堡开启“金砖时间”。 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深化团结合作 应对风险挑战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致辞。
时隔五年,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南非,踏上“彩虹之国”的热土。 “我们将不断深化金砖战略伙伴关系,拓展‘金砖+’模式,积极推进扩员进程,深化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当地时间8月22日下午,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发出真诚的邀请。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期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多语种版本在全球广泛落地播出。截至8月23日18时,节目译制成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印地语、泰米尔语等多语种版本,陆续在全球80多个国家的209家主流媒体刊播上线,引发热烈反响。
当地时间8月2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发表致辞,强调金砖各国要秉持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大局观,团结一心、加强合作,推动人类发展的巨轮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一起来学习! 监制:张军 于锋 统筹:伍刚 王薇 策划:田甜 设计:魏星宇。
时隔五年,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南非,踏上“彩虹之国”的热土。 “我们将不断深化金砖战略伙伴关系,拓展‘金砖+’模式,积极推进扩员进程,深化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当地时间8月22日下午,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发出真诚的邀请。
8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上发表题为《团结协作谋发展 勇于担当促和平》的讲话。 《第1视点》带你了解。
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指出——.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习近平: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这段话出自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
应南非共和国总统拉马福萨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8月21日至24日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 自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立以来,金砖国家合作不断走深走实,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之一。
时隔五年,习近平主席将再次访问南非。展望未来,中非双方将继续传承弘扬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以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为中非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共同书写更多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故事,为促进南南合作、增进人类共同福祉注入蓬勃力量。
8月21日,在赴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南非《星报》、《开普时报》、《水星报》和南非独立媒体网站发表题为《让中南友好合作的巨轮扬帆远航》的署名文章。
应南非总统拉马福萨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8月21日至24日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此访适逢中南建交25周年的特殊历史时刻,也是习近平时隔五年再次到访“彩虹之国”。
时隔五年,习近平主席将再次访问南非。 非洲大陆南端的“彩虹之国”,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有着特殊定位——“同志加兄弟”,生动诠释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深厚情谊。
8月21日至24日,应南非共和国总统拉马福萨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 在南非期间,习近平还将同拉马福萨共同主持中非领导人对话会。
应南非共和国总统拉马福萨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8月21日至24日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并将同拉马福萨共同主持中非领导人对话会。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出席或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金砖国家是守望相助的大家庭、合作共赢的好伙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8月21日至24日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对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习近平主席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论述,他指出,金砖国家是守望相助的大家庭、合作共赢的好伙伴。
在长期的宣传思想工作实践中,我们党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为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这段话出自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注重效益,就是要根据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性质,既算经济账,又算综合账,做好可行性研究和综合成本收益核算,搞好持续运营,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效益。
核心阅读社会在变革,客观事物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特别是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以文化人、固本培元、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山西独有的文化资源,推动红色革命文化与传统廉洁文化融合发展,打造好廉洁文化品牌,开辟好清廉课堂,讲述好廉洁故事,教育广大党员真正从思想上筑牢廉洁的防线。
将传播中华现代文明同培养国际学生相结合,与其他国家高校建立起良好交流合作机制,吸引更多的海外学子到中国来感受中华文化,积极培养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者,为世界教育发展和现代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习近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关怀、关爱英雄模范,推动全社会敬仰英雄、学习英雄,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这段话出自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夯实了保护绿水青山、保障生态安全的基础,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强保障。
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严守政治规矩、严明政治纪律作出重要论述,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重要遵循。
熟悉的动作,不变的情怀。数十年如一日,习近平始终保持劳动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