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明的转型发展“四条路径”,深刻总结我省转型发展实践和规律,充分转化运用主题教育和大调研成果,提出了“66831”工作体系,用以指导和推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的工作实践。
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接上期)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 “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我国将从“扩围、提质、增效”三方面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机制性保障,更好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必须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提升贸易平台服务能力,培育贸易发展新动能,为提升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和安全水平创造更好经济环境和基础条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9月6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大兴安岭、哈尔滨等地,深入林场、乡村、高校等进行调研,强调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把大兴安岭森林护好,旅游业才有吸引力。
“重教尚学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教育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在多个场合就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关系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西接杭州,东临宁波,北濒杭州湾。 绍兴素有“山清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的盛誉。
9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金华市考察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了解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 《第1视点》带你了解。
让每一寸耕地成为丰收沃土,持之以恒保护耕地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保护耕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根本遵循。
“重教尚学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教育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在多个场合就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关系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9月18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我国现有残疾人约8500万。
【编者按】“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习近平主席持续因时因势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群体,谆谆嘱托和殷殷期许,温暖而又鼓舞人心。让我们通过一组特殊的“文字”和“语言”,走近残疾人朋友,读懂总书记的深切关爱。
天天学习“追忆往昔,中美两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同仇敌忾,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结下了深厚友谊。”9月12日,习近平主席给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格林和飞虎队老兵莫耶、麦克马伦复信。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美誉,湖光山色、人文美景俯拾皆是。 习近平说,我曾在这里工作了6个年头,参与和见证了这里的发展。
“当今世界,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信息化发展大势和国内国际大局出发,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围绕网络内容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指明方向。
5月17日,陕西西安,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的一场汇报会格外引人注目。 在中国—中亚峰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抽出时间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
5月19日中午时分,中国-中亚峰会结束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国元首共同种下六棵石榴树。 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将石榴引入中国。
5月1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陕西西安主持中国-中亚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就深化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提出“八点建议”。一起来学习! 监制:张军 于锋 统筹:伍刚 王薇 策划:关灵子 设计:魏星宇。
2023年5月1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西安市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就世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中亚,习近平阐明中国主张。
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雄安新区考察,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来到雄安。
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深入雄安新区的高铁站、社区、建设工地等,就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进行调研。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强抓机遇、应挑战、化危机、育先机的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北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5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河北省沧州市,考察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他走进麦田,仔细察看小麦长势,并向正在田里劳作的种植户、农技专家询问旱碱麦产量、价格、品质、收益等。
5月11日,在河北沧州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黄骅市仙庄片区一片旱碱地麦田,仔细察看小麦长势,了解当地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总书记向正在田里劳作的种植户、农技专家询问旱碱麦产量、价格、品质、收益等,指出要“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热解读一条高铁联通两座城市。乘坐京雄城际铁路列车从北京西站出发,经过50多分钟的风驰电掣,就能到达河北省雄安新区。
耕地、粮食,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这一次,总书记在河北沧州黄骅,走进旱碱地麦田,考察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
中国-中亚峰会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主持峰会。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习近平:要强化源头治理,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加大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发展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这段话出自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这是一片“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的土地 这是一座承载着“千年大计”的城市 这里就是雄安 这座城市映照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习近平第三次来到雄安新区考察 这次考察释放了什么信号? 这座“未来之城”又将如何以此次考察为新起点继续发展? 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制片:徐泽宇 剪辑:高杉 统筹:曹阳 摄像:邹尚伯、曲澜娟、张硕 记者:张涛、曹国厂、牟宇、高博、杜一方、朱旭东 编校:汤谷涵 新华社徐泽宇工作室 新华社河北分社 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习近平:我们将继续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绿色发展合作。 这段话出自2020年11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到基层调研,田间地头是他最常去的地方之一。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重要论述。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从今年4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春天,是新程再启的时节。2023年的春天,中国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全票当选国家主席。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将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建交31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赓续千年友好,在密切交往中谱写了许多暖心故事和友好佳话,汇成了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动人乐章。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石家庄,走进生产车间察看芯片生产流程,步入展厅察看医药产品展示。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指引,聚焦一个主题: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把握一个关切:科技自立自强。
4月27日, 2023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工匠精神不仅是大国工匠群体特有的品质,更是广大技术工人心无旁骛钻研技能的专业素质、职业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就要在追求卓越中超越自己。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四个之问”的重要意义,加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