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今年,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粮食市场波动加剧的复杂形势,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以“稳产保供”为主线,系统部署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战略,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屏障、绘就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图景提供了根本遵循。
《决定》提出“扩大自主开放”、“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揭示了新形势下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指导意义。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都是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的重要形式,是我国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主动、国际竞争主动的必然选择,也是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实际行动。
张志丹 张琳 核心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其中之一。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前行,必须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必须抓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云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发展新局面。
丽江古城有800多年历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场春雪过后,丽江游人如织。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省丽江古城考察。他沿着石板路边走边看,当地居民和沿途游客十分热情地向总书记问好:“能不能邀请您来喝杯咖啡?”总书记同大家亲切交流:“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现在国外也是受欢迎的。
在贵州黔东南的侗乡黎平,唱一个故事,染一段锦绣,“黎民平安”的美好寓意下,不仅有侗家烟火、轻车慢马,也有侗韵悠长、风光无限。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黎平县肇兴侗寨,观看侗族大歌表演,察看村寨风貌和侗族文化展示中心,深入侗乡织、染、绣特色产业基地,同乡亲们亲切交流。
贵州是民族文化的百花园 2021年在化屋村 习近平总书记点赞苗绣 点赞人民的幸福生活 今年春天 总书记又来到肇兴侗寨看望乡亲们 一幅民族特色村寨的幸福画卷正在展开 56个民族守望相助 在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携手前进.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了黎平县肇兴侗寨。 今年全国两会后的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到民族地区调研,同乡亲们面对面交流。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后首次地方考察来到贵州。进村寨,调研乡村振兴。
3月17日,临近春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调研。 千年侗寨,一方火塘暖意融融,几张长凳紧紧相连。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了黎平县肇兴侗寨,了解当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情况。 在村寨的信团鼓楼,总书记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火塘边共话乡村全面振兴,又一张照片被定格。
临近春分,黔贵大地一派生机盎然。 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调研,走访黎平县肇兴侗寨。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政协联组会时说道:“教育上必须把牢,从小培养爱国心。” 课堂中有培根铸魂,校园里有启智润心。
点击看视频 春天里的中国,东风浩荡,生机勃发。问民生、谋发展、话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关键词”,勾勒出一幅一心一意谋发展、矢志复兴向未来的奋进图景。
文化的繁盛,离不开阅读带来的精神滋养。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过去的书香世家,讲到现在提倡建设书香校园、书香社会,他饱含期待:“书香是一种氛围。
中新网3月15日电 题:习近平的民生之问|“食品原料从哪里进来的?” “食品原料是从哪里进来的?” “安全有没有保障?” 2013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一家餐饮店就餐时这样询问店铺经理。 在了解到食品原料从农田到餐桌都是安全有保障的情况后,总书记说道:“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群众要吃得放心,这是我最关心的。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今年全国两会标注下新的时代方位——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正确道路,要继续往前推进。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至2025年2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
《决定》提出:“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这是加强耕地用途引导和管控的有效手段,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重大举措。
《决定》提出:“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确保达到平衡标准。”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郭艳 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只有锚定目标,干字当头,狠抓落实,才能继续保持爬坡过坎、闯关夺隘的战略定力,高质量完成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向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牛颐媛 宋军亮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思政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讲深、讲清、讲透、讲活爱国主义,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学生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刘晓哲 核心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守正创新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
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 监制丨申勇 记者丨史伟 王鹏飞 邢彬 彭汉明 卢心雨 摄影丨李铮 石伟明 马超 段德文 郭鸿 程铖 范一鸣 录音丨孙洋。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 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这是经济大省的显著特点。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
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监制丨申勇 记者丨史伟 王鹏飞 彭汉明 邢彬 姚瑶 摄影丨李铮 石伟明 马超 段德文 郭鸿 程铖 范一鸣 录音丨程爱华。
“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人民”二字,在总书记心中重千钧。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2025年全国两会之际,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励志短片《主角》。
每年全国两会“下团组”,习近平总书记总会与代表委员们亲切互动、坦诚相见。在面对面深入交流中,常有代表委员用照片向总书记展示家乡的今昔对比或最新面貌。
时间镌刻奋斗足迹,历史见证壮阔征途。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中国正在书写一个个人间奇迹。
近日,“跟着电影游中国”活动来到古都西安,外国游客在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长安十二时辰”,体验糖画、漆扇等非遗互动和汉服变装 ;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热度高涨,不仅票房接连创造新纪录,也点燃了四川、天津、河南等地的文旅热潮……文化如同一把密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激发了消费潜力与活力。 文化带来的消费火热背后,是文化和科技、旅游等融合创新的深入推进。
民营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长期在地方工作,尤其是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省份工作,一路走来,习近平同志一直十分重视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关心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百姓冷暖、民生福祉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最大的牵挂。59次“到团组”, 听取数百名代表委员发言……一桩桩、一件件,关乎群众幸福指数的“小事”,总书记问得很细、很实、很深。
2025开年 祖国大江南北 活力满满,精彩纷呈 大国重器,惊艳亮相 消费市场,活力迸发 《哪吒2》屡创纪录 China Travel热潮涌动 DeepSeek横空出世 亚冬赛场捷报频传 …… 我们在平凡中追寻生活的美好 在烟火里感受无限生机与活力 “梦虽遥,追则能达; 愿虽艰,持则可圆。”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 每个拼搏的你 都是活力中国向上的力量! 出品人:钱彤 赖向东 常爱玲 统筹:齐慧杰 王建华 监制:宋君毅 毕晓洋 策划:张超帆 王朝 雷丽娜 编导:卢烨 屈彦 记者:屈彦 张玉洁 设计:殷哲伦 编辑:徐步云 白泽 刘申一(实习)。
“谁来养活中国?中国要靠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 2022年3月6日,习近平两会“下团组”时,谈起粮食安全的话题。 “必须保持自主性,保证一个可控的自给量、自给率。
珠江口旁,我国首艘自主研制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忙着为首次科考任务做各项准备。它将深入11000米,突破入海的新深度。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好几对重要关系》。 文章强调,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王立忠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决落实“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工作要求,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决定》提出:“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在主产区利益补偿上迈出实质步伐。”这是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大举措。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这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体系的必然要求。
李效东 核心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其中第二个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征程上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原则,在思想上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在工作方法上要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十三个中央一号文件,传递了强农惠农富农的鲜明信号,描绘了2025年“三农”工作任务书、路线图。
雨水节气过后,春的气息更加浓郁。各地抢抓农时,推广各类农业新技术,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劳作景象。
新疆和田市区向东100公里,一个名叫石榴籽村的小村庄,因盛产石榴小有名气。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石榴籽村的全国人大代表麦麦提热伊木·买买提明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
农,天下之大业也。从黄土地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深厚感情。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说道。
“2025年,我们将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聚精会神抓好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