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新华社权威速览|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习近平主席这样说.
原题:卫星视角看中国 | 跟随总书记足迹看长三角之变 长三角是我国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增长极和动力源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这片热土寄予厚望,曾多次考察长三角三省一市,亲自谋划、持续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
“善待地球,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事关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大问题。” 2002年4月22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福建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保护资源 善待地球——纪念第33个“世界地球日”》。
聚焦不同阅读群体需求,出版行业不断丰富出版产品的内容、载体和形式,近年来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出版工程、优秀原创文学出版工程、优秀青少年读物出版工程、优秀科普读物出版工程等重点主题出版物、重大出版工程、原创精品出版工作。针对残障群体,阅读服务和保障水平同样不断提升。
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接上期)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我常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政府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陷阱,处理好发展与分配、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后富的关系。
只有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实践中,坚决扛牢主体责任,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和重大改革事项落实,才能在破解难题、打通堵点中推动我省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和助推中部崛起战略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作为推动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攻坚克难的使命,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坚决破除陈旧观念、习惯做法、路径依赖,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处理问题,不断探索干事成事的新理念、新渠道、新方法。
4月的北京,绿草如茵,春意盎然。16日,习近平主席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德国总理朔尔茨。
4月1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一起来看两位领导人在会见中的谈话要点。
联播+神州四月,春阳抚照,绿意涌动。 绿色是生态的本色,也是发展的底色。
联播+4月14日至16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朔尔茨就任德国总理以来第二次访华。
联播+ 弦,古字形从弓,指绑在弓上用于发射箭的细绳。绷紧弦,一般比喻思想高度重视、时刻警醒。
联播+“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 群众纪律作为党的“六大纪律”之一,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随时随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允许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侵占和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去年总书记的到访,让我们所有研发人员备受鼓舞。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两千多年前,屈原就提出了“廉洁”这一概念。廉洁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更是共产党人应有的道德操守。
“南方不插五一秧啊”“扛麦子都不能换肩”“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抓住种子这个要害”……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许多细节,反映出他对农事生产的熟悉与重视。 “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
和煦的春风里,世界瞩目的大国“会客厅”格外繁忙。 4月12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苏里南总统单多吉举行会谈。
4月13日至18日,以“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举行。这是2024年我国首场重大国际性展会。
当地时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在旧金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题为《同心协力 共迎挑战 谱写亚太合作新篇章》的书面演讲。习近平主席围绕亚太合作的深刻启示、推动亚太合作再出发、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的新机遇进行了深入阐述。
旧金山之行结束,中国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国之交,美方盛情邀约中方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习近平:当前,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同世界和亚太各成员分享中国发展机遇。
当地时间11月17日上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坚守初心 团结合作 携手共促亚太高质量增长》的重要讲话。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建立健全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群众诉求反映表达制度、体现群众意愿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重大决策实施效果跟踪反馈制度、干部作风状况考核评价制度,用制度明确权力边界和履职标准,不断提升基层监督治理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以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国内大循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以科技自立自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这是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讲话的一部分我这次来的目的,就是慰问革命老区群众。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然要包括农村的全面小康,也必须包括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全面小康。所以,党中央特别关心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发展。
总之,模范践行“两山”理念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协作配合和互相支持,有效形成“两山”理念全民性实践的社会合力是高质量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从北京到旧金山,跨越宽广的太平洋。 “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
美国旧金山,未来几天,这座中国人熟悉的美国西海岸城市将成为全球焦点。 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14日至17日赴美国旧金山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同时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经济合作平台。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多次阐述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和重大意义。
随着指挥棒轻轻抬起,美国艺术家作品《坎迪德》序曲率先上演。一首高昂的乐曲后,恬静悠长的旋律响起,是中美两国观众都耳熟能详的音乐《二泉映月》。
习近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要放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这个大背景下来思考和谋划,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为人类进步展现担当。 习近平:这么(中美)两个大国,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
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美国旧金山。 当地华人华侨组成的欢迎人群早早聚集在机场至下榻酒店道路两旁,迎候习近平主席的到来。
策划:杜尚泽 文案:徐行之 统筹:孙苗苗 监制:王昊男 潘俊强 制作:郑琦 设计:田兴洲 来源:人民日报社北京分社.
习近平主席走下专机舷梯、踏上美国土地的这一刻,跨越了万里之遥,跨越了六年之久,跨越了人心之隔,展现了中国之诚,也顺应了世界之盼。 在美国旧金山期间,习主席将应邀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同时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本期导读】 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14日至17日赴美国旧金山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出席或主持历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从“亚太命运共同体”到“亚太梦想”,从“亚太伙伴关系”到“全方位互联互通蓝图”,中国始终高举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旗帜,引领亚太合作方向,展现出中国对于亚太大家庭的担当。
11月15日至17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作为全球经济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亚太地区已发展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
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1月14日至17日赴美国旧金山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同时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ToSun记者团在当地街头来了一场Citywalk,跟着我们的镜头一起看看进入APEC时间的旧金山! 监制丨申勇 制片人丨沈忱 策划丨诸华 记者丨耿旭菲 徐新 张凯 剪辑丨何新桐 海报丨陈括 统筹丨马超 王鹏飞 刘旭 资料丨杨新禹 洪磊 运营丨夏彤 陈祖逸。
斐洛里庄园,一时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当地时间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力量源泉在人民友好。”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加强民间友好和人文交流对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意义,并与美国各界人士多次真挚互动,推动中美民间友好续写新的篇章,为两国人民加强交流、增进理解、扩大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当地时间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习近平:10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我们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为子孙后代创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中美关系不应该是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是机遇而非挑战。”2022年11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时指出。
联播+今夏入汛以来,京津冀和东北等地先后出现多次强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大量农田和民房被冲毁。习近平总书记密切关注灾情、时刻牵挂受灾群众的安危冷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一天之内,横跨两省市,七处考察点。 冒着严寒,早出晚归,马不停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