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有800多年历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场春雪过后,丽江游人如织。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省丽江古城考察。他沿着石板路边走边看,当地居民和沿途游客十分热情地向总书记问好:“能不能邀请您来喝杯咖啡?”总书记同大家亲切交流:“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现在国外也是受欢迎的。
在贵州黔东南的侗乡黎平,唱一个故事,染一段锦绣,“黎民平安”的美好寓意下,不仅有侗家烟火、轻车慢马,也有侗韵悠长、风光无限。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黎平县肇兴侗寨,观看侗族大歌表演,察看村寨风貌和侗族文化展示中心,深入侗乡织、染、绣特色产业基地,同乡亲们亲切交流。
贵州是民族文化的百花园 2021年在化屋村 习近平总书记点赞苗绣 点赞人民的幸福生活 今年春天 总书记又来到肇兴侗寨看望乡亲们 一幅民族特色村寨的幸福画卷正在展开 56个民族守望相助 在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携手前进.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了黎平县肇兴侗寨。 今年全国两会后的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到民族地区调研,同乡亲们面对面交流。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后首次地方考察来到贵州。进村寨,调研乡村振兴。
3月17日,临近春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调研。 千年侗寨,一方火塘暖意融融,几张长凳紧紧相连。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了黎平县肇兴侗寨,了解当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情况。 在村寨的信团鼓楼,总书记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火塘边共话乡村全面振兴,又一张照片被定格。
临近春分,黔贵大地一派生机盎然。 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调研,走访黎平县肇兴侗寨。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政协联组会时说道:“教育上必须把牢,从小培养爱国心。” 课堂中有培根铸魂,校园里有启智润心。
点击看视频 春天里的中国,东风浩荡,生机勃发。问民生、谋发展、话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关键词”,勾勒出一幅一心一意谋发展、矢志复兴向未来的奋进图景。
文化的繁盛,离不开阅读带来的精神滋养。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过去的书香世家,讲到现在提倡建设书香校园、书香社会,他饱含期待:“书香是一种氛围。
中新网3月15日电 题:习近平的民生之问|“食品原料从哪里进来的?” “食品原料是从哪里进来的?” “安全有没有保障?” 2013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一家餐饮店就餐时这样询问店铺经理。 在了解到食品原料从农田到餐桌都是安全有保障的情况后,总书记说道:“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群众要吃得放心,这是我最关心的。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今年全国两会标注下新的时代方位——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正确道路,要继续往前推进。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至2025年2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关键一年。关键时间节点召开的全国两会,承载着非同寻常的使命意义。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习近平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会决定从多个层面提出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的改革举措。
刘勇 核心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将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就是把制度建设贯穿改革的全过程。
王早霞 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全省2025年经济工作“强实干抓落实”现场推进会提出“干出效,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全省上下要进一步树牢“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以实干实绩抓落实成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
韩锵 核心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谋划,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山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加快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持续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奋力谱写美丽山西建设新篇章。
《决定》提出:“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这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时间在徐徐行进中,积蓄温暖的力量。 “祝大家所愿皆所成,多喜乐、长安宁!”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如约而至,自2013年末起,习近平主席的新年祝福已陪伴我们度过12个跨年夜。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新年前夕,夜色斑斓、华灯初上,温暖熟悉的声音如约而至。
“‘中国’二字镌刻在‘何尊’底部,更铭刻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这样深刻阐释中华文明的力量。
联播+ “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一道经历风雨彩虹,一个个瞬间定格在这不平凡的一年......” 2024年岁末,习近平主席的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如约而至。 贺词里,不仅有“经济回暖向好”“基础养老金提高”“房贷利率下调”等沉甸甸的收获,还有“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的肺腑之言。
让我们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回望2024年的难忘瞬间,共祝2025年多喜乐、长安宁!.
走过春夏秋冬,经历风雨彩虹。辞旧迎新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讲述不平凡的一年,温暖奋斗者,鼓舞追梦人。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时间洪流滚滚向前—— 2024年,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进入关键一年,全面深化改革扬帆再启航,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走过关键一程。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赴十余个省区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考察视察,四次出访国外,主持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出席一系列重大活动,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推动治国理政理论和实践取得崭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2月31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我国一年来的发展历程,明确新一年的工作重点,激发团结奋斗豪情,令社会各界深受鼓舞。 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团结奋进、攻坚克难,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 2025年1月1日出版的第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文章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钟声即将响起,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 2024年12月31日晚7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将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
(一) 2024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形势风云激荡。 “作为世界主要大国领导人,我们应该不畏浮云遮望眼,秉持命运共同体意识,扛起历史责任,展现历史主动,推动历史进步。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重要年份。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步履不停。
高山流水,知音以伴 2024年,在习近平主席外交活动现场 常有歌声响起 音符超越语言 旋律激发共鸣 共同发展的时代交响 通江达海热情激荡 2024年9月4日晚 习近平主席夫妇举行宴会 欢迎出席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贵宾 大会堂北大厅 巨幅苏绣壁画徐徐打开 少年儿童打起欢快的非洲鼓 唱起中非歌曲 载歌载舞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宾 习近平主席夫妇同外方贵宾一起,向孩子们挥手致意、热情鼓掌。 点击下图聆听现场原声 欢歌相伴、并肩同行 音符与鼓点 传递着中非兄弟情谊 展示着和合共生的气度与愿景 以诚相待,自有回响 正道之声,有歌来和 回望2024 牧羊人之歌回荡在比利牛斯山间 《歌唱祖国》在阿斯塔纳唱响 塔吉克斯坦青年载歌载舞迎接贵宾 巴西歌唱家深情演唱《我的祖国》 习近平主席的海外之行 各地歌舞迎宾 这是“有朋自远方来”的盛情 更是对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热烈回响 当地时间2024年5月7日,应法国总统马克龙特别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离巴黎赴法国西南部上比利牛斯省访问。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
今年1月,人民大会堂巨幅壁画《江山如此多娇》前,42位外国新任驻华大使向习近平主席一一递交国书。 面对各国使节,习近平主席说:“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中国一如既往,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努力为人类和平和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原标题:学习新语|“大家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我一直记在心上” 习近平主席每年的新年贺词,声声温暖,句句真情。向人民致敬,为人民打气,“人民”始终是习主席新年贺词的中心。
点击看视频 开放,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合资企业、物流枢纽、自贸试验区,一路察实情、观进展、谋未来,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时刻记挂群众冷暖,看乡村、到社区、入企业、进校园,心之所系、行之所至!一件件民生“小事”,一次次考察调研,总书记念兹在兹是人民。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标注了中国外交的崭新坐标。十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下,中国外交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树立了自信自立、胸怀天下、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
文化,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思考着中华文明的古与今,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身体力行推动中华文化再铸辉煌。
核心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动员、总部署。晋城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使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晋城实践,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决定》提出:“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这是党中央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稳步提升我国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能力的重要举措。
《决定》强调:“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这明确了进一步深化人才评价改革的目标任务,对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寄托了中国人生活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价值理念的春节文化,将更好走向世界。
匈牙利青年时隔15载第二次向习近平主席献花,成就一段见证“中匈友谊友好的成长”佳话;长期致力于对华友好事业的好朋友、老朋友在北京共聚一堂,聆听习近平主席阐释人民友好事业的重要意义…… 2024年,习近平主席与多国民众亲切互动,亲力亲为面向各国人民开展友好工作,搭建起更多民间交往、务实合作、人文交流、面向未来的桥梁。这些亲历者和参与者回首难忘时刻,深受鼓舞,期待继续感知中国、传承友谊。
“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进入新时代,共青团要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5年“三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