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十三个中央一号文件,传递了强农惠农富农的鲜明信号,描绘了2025年“三农”工作任务书、路线图。
雨水节气过后,春的气息更加浓郁。各地抢抓农时,推广各类农业新技术,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劳作景象。
新疆和田市区向东100公里,一个名叫石榴籽村的小村庄,因盛产石榴小有名气。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石榴籽村的全国人大代表麦麦提热伊木·买买提明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
农,天下之大业也。从黄土地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深厚感情。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说道。
“2025年,我们将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聚精会神抓好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
2025年2月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公布。 这是新时代以来第13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
习近平当过农民,有着深厚的农民情结。一路走来,他始终把农民的梦想放在心中,落到实处。
春节刚过,全国各地纷纷进入“开工模式”。在北京,400家制造业企业开启数字化改造;在辽宁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车间,智能产线“擀”出超宽幅汽车钢,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了全面部署。
“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对于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总书记关怀备至。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眼下,各地立足特色资源,进一步创新旅游模式、升级产品、优化服务,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
编者按:对生态环境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历来看得很重。在地方工作期间,他就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
《决定》提出:“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这是对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要求。
程美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原则的逻辑理路,着力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不断推进党的全面领导法治化,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发挥好党的领导这个政治优势,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决定》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对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前提下,顺应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不断完善并赋予经营体制新的内涵和长久制度活力,提出了明确要求。
林山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 全省2025年经济工作“强实干抓落实”现场推进会提出:锚定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干字当头、实字托底,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进姿态抓好落实,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推动全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实体经济向纵深迈进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时指出。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 题:“大显身手正当其时”——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侧记 新华社记者朱基钗、韩洁 又一场民营企业座谈会,引发广泛关注。 2月17日上午10时,伴着热烈的掌声,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同来自各行各业的民营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座谈。
热解读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着眼“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项根本任务,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11天,行程逾4万公里,出席近40场双多边活动,达成60多项合作文件……这串数字,勾勒出习近平主席近年来路途最远、持续时间最长、活动安排最丰富的一次出访。这些天,人们不断回味着今年元首出访外交的精彩收官之作,深入思考着这次重大外交行动的深远意义。
在不久前闭幕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亚太经合组织2026年东道主由中国担任。时隔12年,中国又将成为APEC东道主。
习近平 一 我们说过,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过去取得的实践和理论成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面对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但不能成为我们骄傲自满的理由,更不能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包袱。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月至2024年8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
联播+ 供销合作社是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近日,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供销合作社“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杨建军文化创新是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文化自信的时代展现。
刘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
建立健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接收学生实习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高校实习环节的资源投入,规范实习教学组织与管理,面向所有学生提供公平的就业实习机会,提升实习的规范性、公平性、有效性。
《决定》提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群体的教育保障力度,健全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政策,以公办学校为主将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保障范围,确保不同群体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天天学习今天的苏州,犹如一幅苏绣臻品“双面绣”。一面是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等瑰宝坐落其中;另一面则是一座迸发着创新活力、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秘鲁纳斯卡文明的巨大地画,身在其中者迷,唯有居高者方能窥其全貌。中国也有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期间,一个时间被反复提及:“10年”。 比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京会议10周年之际,中国再度获得APEC会议主办权; 比如,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走过10年,中国与拉美地区最大国家巴西宣布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再比如,在一系列双边会见中所提及的,中国与德国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与澳大利亚、中国与阿根廷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
11月23日上午,习近平主席结束拉美之行回到北京。此访历时11天,横跨太平洋,行程数万里,为今年中国元首出访外交画上了圆满句号。
这几年,常有外国政要同中国领导人见面时,主动谈起一件事:减贫。 他们在谈论双边关系之外,会将更多时间留出来,细致询问中国的脱贫经验,希望向发生了沧桑之变的中国学习借鉴“如何摆脱贫困”。
当地时间11月21日清晨,当习近平主席乘坐的专机迎着朝霞,自巴西首都巴西利亚腾空而起,2024年时间最长、路途最远的一次大国外交行动,写入了历史。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初夏的利马,一树树黄钟花簇拥绽放。太平洋的海风轻拂着“花园之都”,捎来友谊与合作的讯息。
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期间,一个时间被反复提及:“10年”。 比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京会议10周年之际,中国再度获得APEC会议主办权; 比如,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走过10年,中国与拉美地区最大国家巴西宣布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再比如,在一系列双边会见中所提及的,中国与德国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与澳大利亚、中国与阿根廷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
《决定》提出:“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健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机制”。这是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建设现代化强国先进物质基础的重要举措。
《决定》强调“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并作出了系统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入把握理解,认真贯彻落实。
廖允成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聚焦美丽中国建设”作为“七个聚焦”之一,并对新征程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战略部署。高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抓住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宝贵契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郭艳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意义重大,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绿色转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必须统筹谋划、系统部署,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里约热内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尊敬的卢拉总统, 各位同事: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已经走过16年历程。这些年,我们同舟共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全球经济、金融、贸易等领域合作,带领世界经济走上复苏之路。
当地时间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多国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中国是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发展的行动派和实干家,始终积极推动全球治理改革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讲话展现出宏阔的全球视野与长远的历史眼光,为开辟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的美好未来贡献了智慧力量。
巴西,里约热内卢。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
当地时间1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会议,分别发表题为《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和《携手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讲话。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深刻把握时代大势,系统提出促进全球发展、引领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展现出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天下情怀,彰显了中国发展的显著世界意义。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把握信息革命发展的历史主动,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造福世界。”11月20日,习近平主席向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视频致贺,在与会各界人士中引发强烈共鸣。
“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18日在位于巴黎的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分别为展览题写序言。 法国各界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为展览题序彰显中方对中法人文交流和文明对话的高度重视,为两国文化互融互鉴注入新动力。
当地时间11月19日,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进入第6天,行程安排从出席G20峰会转换到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地点也从G20峰会举办城市跨越到了巴西首都。 当天,习主席上午在里约热内卢会见4位外国领导人,中午出席G20峰会闭幕会议,下午飞抵巴西利亚。
应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邀请,习近平主席日前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在利马总统府举行会谈,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