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岁末,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薪酬,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近日,全省深化推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会议要求扎实开展好治理欠薪冬季行动,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报酬权益。
累计申请专项经费1.9亿余元,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263万余人次,办结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案件5万余件……省司法厅负责同志在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省连续6年创造性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以下简称“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有效发挥了“建设法治社会”和“助力基层治理”双重作用。 “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是在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的基础上,为农民工、残疾人、困难职工等特殊群体提供无偿民事、刑事诉讼代理和刑事辩护等法律援助服务。
沈海涛图 我省近期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其中第六场由省司法厅介绍情况,再次强调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 基层既是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疏导各种矛盾的“茬口”。
“就像游戏《黑神话:悟空》里提到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天命人’,不同阶段都有自己的不凡使命。”不久前,入选全国典型经验的运城市社会心理服务“六进”活动走进运城中学,为师生们送上了一次生动的心理讲座。
签约项目187个、总投资567亿元,开工项目181个、总投资350.6亿元,投产项目170个、总投资418.7亿元……寒冬时节,从全省开发区2024年第四次“三个一批”活动、重点工程项目调度会上传来的这组数据,就像一缕冬日暖阳,为全省上下奋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增加了信心和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抓好第四季度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随着全球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创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标尺。科技创新不仅能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业态和模式,还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尧舜禹这三位史前部落首领的名字,如同璀璨星辰,穿越四千多年的时光,依然熠熠生辉。他们不仅是中华民族心中的先祖,更是儒家思想中道德典范的化身,其事迹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化为带有神秘色彩的神话传说。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日前,随着55501次试验列车缓缓驶出乌兰察布站,新建集宁经大同至原平铁路(集大原高铁)乌兰察布至丰镇北段正式进入了运行试验阶段。
乡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也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驻村帮扶工作,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关怀,一头系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太原市总工会结合拓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在该市已连续开展18年的职工大病医疗互助活动,2022年底设立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免费工会医疗互助保障计划”,涵盖家政服务、快递行业、母婴护理行业、物流货运行业、巡游网约车行业、快递外卖行业6家联合工会。按照每人每年36元标准设立专项资金,目前参保人数达到14万余人,为168人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报销金额37万余元。
不久前,太原市巡游网约车行业工会联合会《山西太原市巡游网约车行业工会联合会打造暖“新”之家呵护网约车司机》创新案例入选中华全国总工会评选的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该案例是我省当期入选的四个创新案例之一,加上此前入选的《坚持需求导向 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服务”一体化工作格局》创新案例,该工会年内已连续两次获此殊荣。
文化创新是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文化自信的时代展现。进入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更凸显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把文化自信转化为文化创新价值源泉和不竭动力的客观必然。
地处吕梁山深处的岢岚县将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相结合,连续7年举办乡村文化旅游季,50万亩沙棘从过去的“野果果”变成了“金豆豆”;阳高县守口堡村依托遍地杏树和长城古堡,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外地游客,每年的杏花节旅游周期客流量近5万人,带动餐饮等相关产业收入100多万元…… 从岢岚县、阳高县的实践来看,要让特色产业更有效益,必须挖掘特色资源,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融合,从而推动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产业振兴成了推动城乡融合、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田间地头体验现代智慧农业、在工坊体验农产品加工过程、在独具特色的度假村享受健康养生……近年来,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农文旅融合这一创新发展模式蓬勃兴起。近日,一场聚焦“农文旅体康”五大领域融合发展的盛会——2024太原农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如何打造高效运行、清洁低碳、彰显魅力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近日,省政府出台《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方案(2025—2029年)》,为贯彻落实该方案,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住建厅等部门将携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11月18日,中央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工作办公室公示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入选作品名单。其中,我省5件作品入围,入选公示名单的作品为:话剧《右玉》、电视剧《三体》、广播剧《我从湾区来看你》、歌曲《瓷魂》、图书《游过月亮河》。
日前,满载着500余名旅客的Y402/3次中越“跨境游”旅游列车从运城站始发开往越南,开启为期14天的南国之游,本次列车采用多站收客的方式开行,同时满足运城、临汾、太原等多地旅客出行要求。(11月20日 澎湃新闻) 据悉,这是近年山西开行的首趟“跨境游”专列,对于推动中越友好往来,培育发展旅游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交往交流具有发展意义。
为进一步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陵川县围绕太行山精品民宿集聚区建设目标,强化顶层设计,重塑办理机制,做优精准服务,探索推出民宿产业项目极简审批模式,助力民宿行业高质量发展。(山西经济日报) 近年来,山西省以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不断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质量,全力做好游客服务保障工作,叫响“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山西文旅不断火爆、出圈。
每到夏秋收获季节,“秸秆”都会成为“热词”。近日,南方某县级市发文,将秸秆“全域禁烧”改为“划区限烧”,引起舆论关注。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山西是非遗资源大省,丰富多彩的非遗是山西的一张亮丽名片。
面食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要大力抓好品牌建设,对山西面食老字号加以重点保护与扶持,打造一批优秀的山西面食连锁餐饮品牌,推动面食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建设,精心塑造和提升山西面食的品牌形象,形成产业化规模效益,增强山西非遗面食文化创新传承的活力。
8月19日,全省开发区2024年第三次“三个一批”活动以现场会形式举行。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主会场出席并讲话。
8月22日,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7月份,我省加快推动各项宏观政策落地落实,工业生产进一步好转,投资、消费平稳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全省经济延续上半年稳定回升向好态势。(山西经济日报) 这一系列数据不仅是对我省经济韧性的有力证明,也为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日,太原植物园的科研人员于永济市雪花山附近的阴翳之处,发现了久未面世的山西黄芩,为研究山西黄芩多了一份资料记载。(来源:《山西日报》) 山西黄芩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等级,相当于“植物界的国宝大熊猫”。
8月23日,山西博物院亮相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博博会”),助力山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本届“博博会”在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将于8月26日闭幕。
中共中央2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黑神话:悟空》公布的取景地中山西有27处,占比超一半,这里有历经数百年依然栩栩如生的神佛塑像,有悬塑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一部《黑神话:悟空》,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人们对山西古建的全新认知。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的道路。
创新驱动平台作为集聚创新要素、开展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变革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晋创谷要实现产学研贯通,聚焦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和应用场景建设,集聚和引进高校院所、创新型企业等优质创新资源,开展全域性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企业孵化和产业化的试点及示范。
扎根乡村沃土,带领村民增收致富。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等不同群体需求,分类制定培训课程。
近日,由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山西分盟、山西省智能制造产业技术联盟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山西省智能制造推进大会在太原召开。“智能制造,向新而行”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的,不断推进智能制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让智能制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最近,“两新”成为中国经济热词。7月25日,《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发布。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顺应农业发展新趋势、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培育和推广良种、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建设好现代农业产业园。
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根据党中央部署,今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签约项目194个、开工项目207个、投产项目193个……8月19日,全省开发区2024年第三次“三个一批”活动再掀项目建新热潮。 抓项目就是抓投资,就是抓产业,就是抓转型,就是抓发展。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是重要一环。2024年“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山西省主会场暨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低碳生活月活动近日在太原启动,呼吁社会各界以实际行动树立低碳生活理念、践行绿色低碳生活、采用绿色出行方式。
2018年,交城县被科技部评为全国52家、全省唯一的创新型县,并于2022年通过验收。近年来,该县依托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实施“产业创优”战略,做大做强煤化工、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
8月12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消息,7月份,全省市场监管12315机构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32364件,其中,受理投诉13195件,同比增加17.1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37.72万元。(山西晚报) 面对投诉量的激增,我们首先应看到的是其对市场活力的正面映射。
柴米油盐,一日三餐,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老年助餐服务的完善保障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
近日,由山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联合主办的“退伍不褪色 创业赢未来”第五届山西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决赛在忻州市鸣锣开赛。本次大赛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得到全省广大退役军人创业者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共有95家军创企业(团体)报名参赛。
8月12日,“2024中国—东盟周”在我省长治市开幕。来自东盟国家的政商各界嘉宾相聚在漳泽湖畔,围绕“向‘新’而兴”主题,共叙传统友谊、共话开放合作。
“这差了100元,到底咋回事?”韩大妈辗转反侧,想要一问究竟。给儿子打电话,儿子说等过两天带她去社保经办机构问一问。
最近,中国两个能源新数据引起国际媒体广泛关注,一个是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继去年历史性超越火电之后,今年前6个月持续攀升至占中国发电总装机的53.8%。
8月5日,省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广泛征求《山西省体育发展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意见建议。《条例》涵盖了从全民健身到竞技体育、从学校体育到体育产业等多个层面的内容,旨在以法治方式引领我省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报名火爆、课程有趣、教师专业……近日,山西省文化馆首次开设夏季市民艺术夜校座无虚席,许多学员表示对官方组织的夜校期待已久。从职业技能到生活兴趣,从非遗技艺到传统手艺……不少由文化馆举办的夜校,以丰富的课程设置、专业的师资力量和灵活的教学安排备受欢迎。
近期,山西省交通运输厅集中开展了打击出租汽车违规运营的“雷霆行动”,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原则,出台10项超常规举措对全省出租汽车行业进行集中整治。通过执法力度加大,违规行为减少,促进行业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更好地服务于百姓出行需求。
针对养老服务类型层次多样等特点,在实践中广纳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加强养老服务领域就业创业支持,鼓励多渠道多途径吸引人才,支持跨行业跨领域人才流动。
沈海涛图到忻州宁武芦芽山景区,来一场“凿冰寻宝”……为期3天的清凉山西系列主题活动之“晋享清凉,夏日启冻℃”山西文旅快闪驿站近日启动, “畅游一夏,清凉山西100个避暑打卡地”同时发布。暑期消费活力彰显,特别是文旅消费热,再次彰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独特优势,也是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坚实底气。
近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畅游一夏,清凉山西100个避暑打卡地”,打卡地覆盖全省11市,包含太原天龙山、忻州五台山、大同恒山、阳泉藏山、晋中绵山等112个景区。
朋克电音节、机车音乐节、致敬经典粉丝演唱汇……入夏以来,位于太原清徐县的清源水城热度节节攀高,这里的美食、美景、音乐吸引着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感受这不夜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