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聚焦‘产业、开放、创新、城市、改革、市场、安全’七大能级同步跃升,坚持在目标定位上把牢方向、在路径选择上发挥优势、在务实作为中创新求进,确立‘以新能源为主攻方向,突出打造有色、装备制造、化工、建材等新增长极’的发展思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不断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11月19日上午,在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八场新闻发布会上,忻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建国表示。
“党的二十大以来,省卫健委以建设健康山西为统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全省群众预防保健和看病就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夯实健康根基。”11月20日上午,在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九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波表示。
党员干部在山西省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主讲人:王新华】王新华,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报讯 “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现场检查,请扫码登记入企。”日前,在阳泉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厂区门口,一张崭新的二维码标识牌张贴于墙、赫然在目。
本报讯 “听民意办实事”项目临床检验结果互认是回应群众诉求、践行“以患者为中心”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11月13日,记者获悉,忻州市已将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延伸至乡镇一级,既为老百姓带来全新的就医体验,增强了就医获得感,又推动该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向纵深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快跑”。
本报讯 “以前基层干部忙事务,现在基层干部忙服务,他们为咱们老百姓服务精力更集中了。”11月6日,左权县辽阳镇南街村村民范仲田笑容满面地谈起了基层干部的变化。
本报讯 今年以来,河津市积极探索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新路径,将先进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答好减负赋能“应用题”,系统分析、靶向发力,结合实际探索出一系列可操作、可借鉴的基层治理“最优解”。 在不少乡村、社区等基层一线,挂满各种“基地”“工作站”的牌子,不仅占据空间,而且限制了基层干部做事的手脚,更让老百姓办事不方便,摸不着头脑。
图为蜿蜒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侯兴摄 “旅游公路修得十分平整,更加方便快捷了。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春天,《山西新闻联播》播出了我省育种团队在海南南繁基地选育出来的良种,在全省不同生态区试种的报道。
今年9月底,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补助资金2023年绩效评价结果公布,长治市成为全国两个连续3年获得国家三部委资金绩效A档评价的城市之一,持续引领海绵城市建设。 在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清石台村阶梯花海景观建设现场。郭鑫璐摄 初冬时节,渐冷的天气并没有影响平定县冶西镇尚怡村地质灾害整体搬迁新村建设项目进度条的持续加载。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党的二十大以来,全省国资国企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具体安排,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目标,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11月12日上午,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五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国资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侯国伟表示。
深入推进省政府民生实事“就业社保服务社区村村全覆盖”,23100个基层服务点全部建成; 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惠及全省324万退休职工; 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截至10月底,全省组织培训39.46万人,新增技能人才21.3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9.11万人; …………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11月13日上午,在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六场新闻发布会上,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常建忠表示,全省人社系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思路举措,主动担当作为,推动各项人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本报讯(记者赵红梅 郭宁 通讯员王沛)今年以来,运城市围绕党员教育集中培训全覆盖目标要求,强化阵地建设、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不断健全规范党员教育工作机制,激活党员教育“神经末梢”,助推党员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提升培训“硬实力”先要建好“主阵地”。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制造业振兴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 在我省坚持把制造业振兴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制造业企业纷纷向海外进军,不断抢订单拓市场的进程中,位于中条山北麓绛县的山西中设华晋铸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设华晋”),凭借“专”与“精”,近年来牢牢占据着较高的国内外市场份额,经营“风生水起”。
沿着S形弯道、8字形弯道、独木桥,电动车前轮有规律地围绕标识杆前行,车尾水杯中的水有规律地晃动着,却晃不到外面……前不久落幕的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山西代表队4人进入各工种决赛前5名,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在网约配送员赛项中,选手王俊峰经过送餐、骑行、交规等一系列项目严格考核,站在了行业最高领奖台上,帮助山西代表队获得了历史最佳战绩。
11月5日上午,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上,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龚孟建表示,省水利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建设现代水网为牵引,以深化水利改革为动力,从现代水网构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旱灾害防御、农村水利建设、水生态保护修复等五方面精准发力,为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 加快构建现代水网 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我省按照“三纵九横、八河连通,多源互补、丰枯调剂”总体布局,上接国家水网、提速省级水网、下通市县水网,全面推进“水网+”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水网对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在思想政治引领、体制机制改革、强军兴军服务、安置就业保障等方面持续用力,为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11月6日,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三场新闻发布会上,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梁铁政介绍了相关情况。
据悉,潞城区还将涉及“交房即交证”工作中的项目竣工验收、税款缴纳、不动产登记等一系列问题,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优化工作流程,精简材料清单,持续推进房地产项目“交房即交证”模式常态化,让购房群众在第一时间就能拿到不动产权证书。
“现在的社区工作,分工明、待遇好,大家都干劲十足,社区居民都夸我们办起事来更专业了。”作为一名“老社区”,运城市盐湖区中城街道潞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晓英细数种种变化:社区力量和资源在下沉,服务群众时间在变多,基层干部更有积极性…… 变化,源自运城为基层减负赋能的有力举措。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洪洞籍毕业生温燕燕,返乡创业成立洪洞钰卉养殖专业合作社,养了500多只羊。她总结羊群管理、疾病预防经验,开展直播带货,带动周边数百家养殖户增收。
初秋的五寨,天高云阔,山西春野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内,自动环控系统、自动喂料系统、干湿分离机等数字化养殖设施正在紧锣密鼓地运转中,工作人员穿梭其间,一派井然有序的景象。
双方结合各自服务模式,达成合作共识,在绛县农商银行所有网点设立了税费服务驿站,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便捷税务+金融服务”。税费服务驿站的创建,开辟了客户在银行同时办理“金融+税务”双业务的新模式,这也是绛县农商银行继开通社保卡一站式服务群众窗口之后的又一创新之举。
9月11日,记者在山西超牌煅烧高岭土有限公司实验室看到,研发人员正对一款新研发的耐火材料进行强度、膨胀系数等关键指标检测。目前,固废综合利用产品从传统建材领域,拓展延伸到新材料、陶瓷、防腐绝热材料、装饰材料以及其他新型建筑材料等7大类200余个产品种类,以煤电固废为主的综合利用率已达到73%。
能源革命成果展盛大开幕,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本报记者王蕾摄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吹响了新时代中国能源革命的号角。
9月2日,家住晋城市凤鸣社区的82岁老人刘风琴需要办理高龄津贴,但因为人在老家,只好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老人通过晋来办App上的“高龄津贴发放一件事”系统,顺利完成了高龄津贴发放的线上认证。
“现在办事能直接找到小区党支部,有啥事在手机App或小程序上就能反映,志愿者服务也越来越好,这日子越过越滋润!8月9日,平城区委召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第一次全体会议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工作推进会,明确将人力、财力、物力向基层倾斜,推动“扩权赋能”以破解基层“权小责大”难题。
9月4日,记者获悉,省司法厅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司法行政重点领域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出15个方面48条具有标志性、牵引性重点改革措施,深入推进司法行政改革,以改革赋能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信用保险山西分公司的支持下,138辆皮卡首次运往墨西哥。本报记者郝薇摄 作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的普惠金融,就是要让金融服务到达每一个需要它的人身边,让社会各层面的金融需求得到满足。
“叔,您的血压这几天控制得挺好,以后还按我说的方法服药。”8月26日,朔州市平鲁区向阳堡乡中钟牌村的中心村卫生室村医宋俊兰和孙溶娟一起来到村民王岗家,一边翻看他的慢性病自我管理“作业本”,一边对王岗说。
“现在村门口挂的牌子少了,需要开具的证明也大幅减少,党群服务中心更加亲民,村干部的劲头更足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多了。”8月28日,灵丘县红石塄乡下沿河村党支部书记马现礼与记者谈起县里为基层组织减负的举措,连连叫好。
棋源净水厂作为东双脑调水工程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目前土建施工基本完成,净水设备及水泵等机电设备已进场,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安装中,预计今年年底可实现试运行。
2020年10月,天娱数科联合华阳集团、北京北投集团、晋民投在山西落地数据流量园,打造“全国数据要素第一园”; 2023年12月,“数据要素×科技创新”大会暨山西数据流量谷启动,标志着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由园升谷”发展格局取得新突破; 2024年4月,山西数据流量谷总部基地落地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在全省投资布局了1个总部基地和8个特色分园区; …… 数据要素流通交易规模突破46亿元,拉动入园企业累计营收超388亿元,平均每1元的数据要素投入带来了8.4元的经济产出;吸引790家数字经济企业入驻,包括上市公司14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7家,培育“四上”企业49家;带动大学生就业超1.3万人。 这是全国首家以数据要素为驱动的数字经济园区——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运营3年的成绩单。
去城郊采摘、露营,到水边戏水、住个“太空舱”,赴长城徒步休闲,在公园体验魅力演艺……初秋时节,塞上朔州风光旖旎,文旅市场活力迸发。
近年来,太重滨海公司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充分发挥“前港后厂”的区位布局优势,打造“制造+物流”新模式,积极探索发运新货类、新形式,拓宽服务领域、完善综合功能、提升承载能力,加速推动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建设,提升向海发展通道功能和作用,为山西省装备制造业赋能。
本报讯8月26日, ,该公司申报的12项施工工法成功入选省住建厅2024年度省级施工工法,这是该公司继2023年获得9项省级施工工法后,在工法申报领域的再次突破。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晋商故里凤凰山下坐落着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晋中国家农高区”) ▲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从201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至今 晋中市手握这一“金字招牌” 聚焦新质生产力 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 以农副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 大力实施“特”“优”战略 强化科技创新示范引领 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为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技术突破 和产业升级助力赋能 01 “太空种子” 基因择优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 图/人民日报客户端 去年5月30日 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跃入苍穹 与3名航天员一起去“天宫出差”的 还有晋中国家农高区、晋中市太谷区推荐的 包括晋谷21、 高粱晋糯3号、 玉米瑞普909母本、 藜麦稼祺505 在内的8大类9个品种种子 开展空间诱变搭载实验 ▲播种后的藜麦 晋中国家农高区 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长期实验合作单位上过太空的种子已陆续播种 由山西农业大学的9个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共同负责 着力研发航天诱变种子配套的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同时 这里还建设有100亩高标准试验示范田 用于航天诱变试验种子的品种选育 挖掘高产、抗逆等优异基因 进一步实施有机旱稻品种筛选及推广 ▲晋谷21入选航天育种搭载实验项目 农业现代化 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现代化 晋中国家农高区 将育种攻关摆在突出位置 先后建成谷子研究所、藜麦研究院等 一系列创新平台 引进先正达种业、龙生种业、 稼祺藜麦种业、 生物研究院谷子种业等高新技术企业 加快种业振兴 为实现农业优质高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太谷农业研发中心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 晋中国家农高区新建有1.2万亩的制种基地 建成全省最大的3000份藜麦种子基因库 全国最全的谷子基因库 构建起“粮、果、蔬、牧、药、林”种业技术体系 建立集种质资源开发利用、 种业技术创新研发和良种产销于一体的体系 02 “植物工厂” 科学示范 ▲晋中国家农高区的智能温室联动大棚 晋中国家农高区智慧农场示范基地中 各种管道、仪器及智能设备随处可见 各类果蔬长势喜人 在这里 通过建立物联网、AI、 遥感、智能化管控系统等 搭建全程可视化溯源体系 实现农产品从优地优品到优质优价的全过程管理 ▲智慧农业在晋中农高区遍地开花 作为晋中农高区建设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与京东集团深度合作项目之一 晋中国家农高区智慧农场示范基地 目标是通过数字化农业赋能 按照京东数字化农场管理标准进行科学种植、 规范生产、高效运输 共同打造精准化、智能化、品牌化的 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晋中国家农高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依托巨鑫伟业设施园艺数字农业示范区 开展智能育苗生产管理、 病虫害监测预警、 专家远程服务、 自动喷淋微喷系统等技术的应用 依托番茄小镇全环境智能温室示范区 开展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 无土椰糠栽培技术 滴灌、电子温室数控系统等技术示范 建设省级智慧化农机综合示范基地 实现对分散的粮食烘干设备统一管理和监控 打造农信互联生猪养殖数智化生产大数据平台 为养殖户提供数据、电商、金融服务 …… 以数字转型拓展智慧农业 晋中国家农高区通过建设一批智慧农业试验区 充分体现农业示范引领作用 03 “活力沃土” 产业筑基 ▲玉米丰收 2023年 晋中国家农高区有机旱作实验基地 寿阳县贾豹村玉米种植示范区 玉米最高亩产达到了1270公斤 创下了我省玉米单产新纪录 作为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域 这次破局得益于 晋中国家农高区省部共建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所研发的 旱作玉米艺机一体化探墒播种抗旱保苗技术模式 ▲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国家科创中心 随着建设的推进 晋中国家农高区 建成了山西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创新“农高区试验+省市推广”模式 产学研用有效融合 推广新品种、新技术900余项 围绕高科技要素 又推动建设了一批 有机旱作农业、高效设施农业、 科技成果转化、现代农业服务业领域 重大标志性示范项目 累计实施项目50余个 完成固投140亿元 初步形成 肉制品、主食糕品、酿品、功能食品、 果品、乳品、药品、饮品(药茶) 八大产业板块 ▲东辉世佳现代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 以项目为支撑 各类资源要素也开始在这里汇聚 大北农、东方希望、 京东农场、阿里生鲜等 一批知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功入驻 东辉集团年产10万吨牛肉全产业链 南方食品年产10万吨黑芝麻系列饮品 海玉食品年产5万吨功能食品等 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项目陆续竣工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晋药堂中药材育苗基地 青创园、生物兽药产业园等 一批产业园区成形成势 初步构建起聚企成链、 聚链成群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晋中国家农高区科创基地 一批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落地 当地百姓的生活也随之发生改变 晋中国家农高区采取 “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保姆式”帮扶群众生产 兜底性保障群众收入 全方位提供就业岗位 以现代农业破题乡村振兴 ▲晋中国家农高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现代农业向“新”行 打好三晋“农高牌” 晋中正蹚出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 为端稳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山西力量 文字:刘妍 制图:杨成林.
眼下正是早熟潞城大葱上市季节,在潞城区翟店街道西天贡村的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成片的大葱油亮翠绿、长势喜人,几十名村民正忙着在田间采收,而一旁等待的货车即装即发,一片忙碌的景象。
位于盂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欧冶链金(阳泉)金属再生资源加工生产基地,一台台电磁吸盘将废钢进行有序分类,准备加工利用,制成新的钢材。
秋日里,平定县岔口乡西头岭村的蓝天绿野间,白色的土豆花竞相绽放。西头岭村位于太行山深处,山大沟深、昼夜温差大、土层厚且疏松透气,非常适合土豆生长。从50亩到1000亩……随着土豆种植规模越来越大,西头岭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土豆村”,村民的“腰包”也跟着鼓了起来。
“水温要控制在20℃到30℃之间,盐度要淡化到千分之一,保持最佳的水质,虾苗成活率才高。今年以来,王茅镇坚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抓手,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特水资源优势,打造南美白对虾和大闸蟹两大特色水产养殖产业,在复兴村建成17亩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场,在王茅村白水居民组建成6个大闸蟹养殖池塘。
初秋潞城,卢医山下。8月16日上午,2024卢医山首届异域风情嘉年华精彩启幕。
“高效又安全,科技小院老师们制作的酵素可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8月15日,望着眼前拔节生长的玉米,灵丘县田脊梁种养专业合作社社员段书毕满眼希望。
作为一家专业生产传统矿用设备的科技型制造企业,山西启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能公司”)始终将技术研发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之本。公司2012年即组建专家团队,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掌握关键技术,推出一系列拳头产品。
8月12日,祁县华达玻璃器皿有限公司,一个个薄如蝉翼、晶莹剔透的MU16斐波那契收藏酒杯优雅地陈列着,它们刚刚获得2024德国iF设计奖金奖。该奖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知名设计竞赛奖之一。
本报讯(记者李宏伟)8月13日上午,襄汾县工业转型五大重点项目集中投产仪式在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标志着该县工业经济浴火重生,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系统性重构。 此次集中投产的五大项目是:山西运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智能风机装备制造襄汾基地项目、临汾双旭科技有限公司户外空地协同机器人项目、临汾市紫辰星新能源有限公司储能设备制造项目、山西芯科联智控技术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套芯片驱动LED模组项目、西美创新(山西)食品有限公司固体饮料加工项目,总投资66.2亿元,可实现年产值123亿元,年纳税5.9亿元,直接安排就业1140余人。
本报讯(记者丁园)8月15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该市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行动的相关情况。 近年来,太原市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构建良好经济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综合施策、不断改进,先后入选全国“公共服务优化”“区域壁垒破除”“权益保护健全”3个维度标杆城市。
晋中深谙此道,围绕粮、畜、菜、果4大支柱产业和8大农业产业集群,积极培育一批产销一体化全产业链企业,发挥241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打造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优“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主体矩阵,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
本报讯(记者王利强)济济多士,乃成大业。日前,在五寨夏季康养活动暨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上,忻州市精准发布人才及项目需求,聘请国医大师王晞星为忻州市智库专家,聘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彭春龙等6人为忻州市中医药领域特聘专家。
智能叉车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的重要装备代表,是物流、仓储、制造业等领域的得力助手。据了解,太重集团瞄准市场发展需求,将新能源智能叉车列入产品布局,开展自主研发,以产品绿色化、生产柔性化、装备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为特色,进一步发力高端工程机械,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