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是联接、融合三者的核心纽带。
武泽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让耕读文化赋能涉农高校思政课建设,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时代新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养新型人才。
编者按 国家要强盛、民族要振兴,基础在教育,关键靠教育。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孙康 纪检监察干部要保持敬畏之心,始终敬畏信仰、敬畏组织,敬畏责任、敬畏使命,敬畏权力、敬畏人民,敬畏纪律、敬畏法律,不断提高正风肃纪反腐能力,推动纪检监察铁军建设再上新台阶。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
王立忠 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近日,第39届山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第24届山西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省科技馆收官。
张天雨 人力资源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更是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我们要以战略眼光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以改革勇气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以创新思维构建人才发展生态,激活人力资源这个“第一资源”。
李华 建设美丽中国事关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把建设美丽中国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意义,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李欣 科技金融是人类进入技术进步加速时代,传统金融与科技创新融合的新趋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将科技金融列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凸显其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意义。
李国祥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要覆盖到哪里。特色专业镇内聚集了大量中小企业,是产业链最为聚集的地区,要进一步充分发挥产业链党建的引领作用,促进我省特色专业镇高质量发展。
姜新宇 粟迎春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表现。
山西省委党校第77期中青一班学员 陈汾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开放大学专任教师 冯清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
席本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国有企业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营造崇廉尚洁、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
编者按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李欣 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由史晋川、文雁兵等共同编写、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营经济简史》一书,以编年史为脉络,系统梳理了近代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阐释了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望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
董思遥 张哲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既是民生保障的“压舱石”,更是激活人才红利、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
王政 刘庚 绿色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选择,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以绿色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是对历史的承诺,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对未来世代的责任。
毛云荣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千百年来,在中国这块特定的地理和文化“土壤”里,二十四节气指导人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不仅养育了中华儿女,而且创造了辉煌的农耕文明。
宋毅 人才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水平。医院人才工作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将个体成长与组织战略相统一;必须坚持动态调整,使评价标准始终服务于医疗本质;必须坚持人文关怀,用制度温度增强人才归属感,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健康福祉。
杨立荣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要“加快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高校要树立“大育人”理念,发挥“大思政课”在“大育人”格局中的功能和作用,多维度、全方位提升思政引领力。
刘冰 李峰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质态,是赋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要素。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有助于加快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步伐,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胡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防汛抗洪关键时刻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山西省气象局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走出了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气象防灾减灾之路。
郭强 郑敬斌 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是构建教育强国的核心要素。唯有强化思政引领力,才能汇聚强大的思想动力与精神力量,确保教育事业始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刘溪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方面提出了诸多新论断,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新发展,开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新境界。 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长期性、阶段性,必须立足具体历史条件把握其内在规律。
王凤鸣 基层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党和国家不断推进基层监督法治化进程。
阎雷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承担着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水平技能人才的重要功能。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高质量发展既是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更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
太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白雪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与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必须找准历史方位,主动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变革,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打造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中共阳曲县委组织部 张蕾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字里行间,饱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传递出催人奋进的坚定力量。
孙存良 侯春兰 国以安为兴,民以安为乐。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要牢牢把握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主动权,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积极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不断赢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胜利。
温淑芳 邢如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只有通过转化应用,才能成为现实生产力。
温昊臻 非遗音乐蕴含着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历史价值。我们要在汲取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思想价值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在类型、形式、手段上下功夫,勇于创新,激活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历史资源。
王立忠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近日,省教育厅公布2025年中等职业教育新增及撤销专业备案结果,旨在加强专业设置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 陈鹃 理论武装是管根本、保方向的基础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
元工能源科技集团董事长 吕晋宇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奏响了激昂奋进的时代强音,也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锚定了方向。
霍世平 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需要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通过教育教学使学生拥有高尚的品德、创新的思维、健壮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劳动的习惯。这是新时代党的教育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
李欣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武凯丽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编者按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孝义市第五中学一级教师 雷永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要求“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和价值观念,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文化自信和时代责任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
郭艳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多部委评定的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近日发布,山西有两个区域品牌入围,分别为清徐陈醋、祁县玻璃。
杜慧 挖掘红色文化蕴含的廉洁理念,是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立德树人的“第一责任人”,高校理应成为廉洁文化教育的“最初一公里”,通过搭建新型教育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手段,让青年与“清廉”紧紧相连,做好青年大学生的“引路人”,为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提供新动能。
郝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必须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机遇,主动融入时代变革,加快构建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
左俊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林建华 新时代新征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就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上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薛晋文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交汇点,承载着立德树人、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的多重功能。
郭苏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明确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及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是增强农村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抓手。
山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任 唐东永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化解矛盾纠纷指明了方向。
李欣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热点问题此起彼伏。由唐健所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回答世界之问》一书,以问题为导向,全面立体展现新时代治国理政重大理论成果和重要实践举措,将世界之问的中国方案娓娓道来。
王立忠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历史见证,是工业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工业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李霞 2019年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省坚决扛牢重大使命任务,重点围绕“五大基地”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强化协同联动,扎实推进各项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加快适应新时代环保要求与可持续发展,山西必须大力推动“绿色能源+”,开启深刻的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变革,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