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个维度的展示,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悟到山西之所以能浴火重生、开创新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更加坚定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强大信心。
近日,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四版付梓,修订增补了近千条新词语,为读懂今日之中国提供了索引。要在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打破各种有形无形的堵点,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点上的改革破局为大局的稳定保驾护航。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发挥科学理论指导的强大政治优势,必须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有效防止腐败滋长,把反腐败防线前移,加强日常管理监督,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层层设防。只有从日常小事小节做起,守住廉洁阵脚、压实法纪底线,常掸心灵灰尘、常清思想垃圾、常掏灵魂旮旯,才能练就过硬的作风,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侯郦珈/画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特别是要向青少年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导广大青少年在红色历史学习中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新征程上,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更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谋划,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新媒体时代,通过短视频传播、电商直播等方式,乡村的资源禀赋、民族技艺因数字技术的赋能而实现了创新性发展,乡村的文化消费、产品营销也因数字技术的赋权而实现了市场空间的拓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领域统筹协同加快推进、多点发力,已在中央相关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取得实质性突破和历史性成就,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科技领域统筹协同还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可在以下三方面重点持续发力。
日前,教育部网站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224号建议的答复》,明确劳动教育以实践为主,全国各地情况差异较大,全国不统一使用一种教材,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基于劳动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五要注重育人实效,加快建立完善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近日,我省按照“传统、特色、专业、优势”要求,从262个专业镇中遴选出首批十大省级重点专业镇,将杏花村汾酒、定襄法兰、太谷玛钢、万荣外加剂、怀仁陶瓷、平遥牛肉和推光漆、祁县玻璃器皿、清徐老陈醋、上党中药材、代州黄酒等。
营商环境直接关乎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和软实力,瞄准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
完善党委、党支部、党小组的层级管理模式,明确党小组每月向党支部汇报一次工作,党支部每季度总结一次党小组工作,乡党委每年组织一次党小组工作交流会,形成了“乡党委抓党支部、党支部抓党小组、党小组抓党员”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对于保障农民权益、完善乡村治理、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具有重大意义。在确保土地产值增加、农民持续增收的同时,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确保中国人的饭碗里端着中国粮。
同时,高校也应不断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思政教育和使用能力,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与新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步伐,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开创新时代高校培养新型思政教育人才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生产取得历史性成就,农村民生显著改善,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祁县高度重视,统筹协调,紧紧围绕队伍建设、体系建设、制度建设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破解基层治理焦点、难点、堵点问题。细化“一堡垒五中心”创建指导手册,重点打造7个精品示范村,实现样板引领、典型带动,进一步做深做实基层治理工作。
整合省校合作、三晋英才、乡土人才等各类农业人才资源,成立了由畜牧、果业、蔬菜等领域71名专家组成的农业人才专家服务团,围绕梳理汇总的14大类54小项农业人才和技术需求清单,通过群众“叫号”,订单式开展服务。
“互联网+”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既可以满足基层一线干部在方便的时间、地点开展学习,也可以使得基层一线干部根据自身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四是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统计学习积分、时长等方式进行排名奖励,从而激发基层一线干部线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中孕育锻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学习总结好、传承发扬好党的历史的同时,还必须学习总结好、传承发扬好党在山西的历史,将党的历史与党在山西的历史贯通起来,以大历史观来深刻认识和把握党在山西的历史,才能更好地认清山西发展变革的历史规律,把握好历史大势,掌握住历史主动。
针对学生思想上理论上的疑点,从学理上进行科学与精准阐释,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思想理论观点战胜各种“杂音”“噪音”。有亲和力的思政课体现出课程对学生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同时学生对课程的亲近感、信任感和认同感,是学生和课程建立情感连接,产生价值共鸣前提。
我省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明显,要把农业产业化抓起来,让特色农业产业链竞相发展,全力以赴打造整合一批农业品牌,用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覆盖农业全产业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强调:“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的失误和曲折,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
灵魂是身体的主宰,只有铸牢思想之魂,才有精神之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从群众有事情“找上门”来,到群众有需求,党员干部主动地“送上门”,把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让群众的事情可以就近办,可以“帮办代办”,让群众办事情不用来来回回跑,打通了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群众办事的体验感更好了,获得感更强了。
习近平法治思想运用系统观念看待法治,深化对法治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强调正确认识把握法治建设中的重大关系,为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提供科学思想指引。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塑造中国共产党先进形象,对回答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伟大建党精神的代代传承成为百年大党形象塑造的永恒性动力。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继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上的又一规律性认识成果。
新发展阶段需要在这5项指标基础上实现新突破,在设计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监测指标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务实性、系统性、可比性、开放性原则,以发挥科技指标的最大效用。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在现代国民经济体系和国际合作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要着眼扩大服务业发展规模、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业效益等,切实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从“碳普惠”可以窥见,以互联网为纽带的信息技术与生态文明教育深度融合,带来的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还有望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发生突破性改变。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并确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地位。而且还是黄河岸边一座风景如画、生态宜居的城市。
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推进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启了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北引擎”建设的新步伐。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加快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统筹谋划合作项目,加强持续跟踪帮扶,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基金管理机构要通过各种媒体、信息平台和相应网站进行宣传,提高基金透明度,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育人工作中要传承红色基因,把新时代大学生培养成为有信仰、有担当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6月17日下午,我省首家村级文联组织——朔城区东神头村文学艺术联合会成立。一些地方的乡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比如地方戏曲、曲艺以及社火等民俗,基层文联特别是村级文联组织,完全可以发挥自身作用,挖掘、梳理、推介当地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恢复和发展当地的乡土文化、民间文化。
核心阅读走过101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更好地把握与运用党的历史经验,必须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促进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深化,使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不断转化为制度成果,促进广大干部群众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由中国青年出版社联合江苏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胡献忠撰写的《中国青年运动一百年》以五四运动为起点,梳理并总结了百年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同时,该书明确指出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成功之路在于党的正确领导这一历史定律,提炼出中国青年运动必须深入人民群众、青年必须秉持永久奋斗精神等历史经验。
乡村振兴的深度推进,内蕴各种产业的赋能助力、内生的动力集聚、潜在的效能提升,而这种效果的聚拢呈现,文化产业不可或缺。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找到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与努力方向,在产业引领下,走出一条生态保护、提升效率质量、更可持续的乡村科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