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城中村”里有故事

——绛县古绛镇东关村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山西新闻网>>理论频道>>党史党建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9月1日,秋雨过后,风清气爽,景色宜人。在绛县古绛镇东关村,所到之处,耳闻目睹的是党群干群和谐,村风民风文明,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治安平稳,人居环境优美。镇党委书记焦红涛介绍道:“东关村好就好在四十多年如一日,有个坚强有效的党支部。”
  东关村位于绛县县城中心,现有10个居民组、858户3400口人,党员110人,是个人口多、地域广,人均不足1亩耕地的农、工、商、种、养、加为一体的城中村。

一个坚如磐石的党支部班子

  从1979年开始,东关村坚持43年每周一“两委”班子政治理论学习雷打不动、风雨无阻,以学习为抓手,增长知识,提高党性,统一思想,始终保持了团队凝聚力。现任8名“两委”班子中,已连续任职10年至20年的有6人,保持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也保障了工作的连续性。同时,带好党员队伍和村民代表队伍,保持了党风正、民风纯。多年来,村“两委”坚持集体领导、集体决策,仅会议记录就记了57本。财务管理也一直坚持日清、月结、年审。在东关村“两委”办公室可以看到,村“两委”会议记录、工作日志和党员干部们的学习笔记,一摞摞的,赫然在目。
  2021年10月,东关村“两委”进行了换届,班子成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具有较强的组织力和领导力,确保村级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党支部按居民小组划分成10个党小组,党员队伍充满活力,多数党员致富、带富能力强。党支部积极组织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活动,有效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好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还创建了“我为群众办实事”责任清单,有计划、有目标地为群众解决生活问题。

半数家庭实现“一户一宅一门店”

  东关村党支部、村委会充分发挥城中村优势,制定出“一户一宅一门店”的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城市发展,由村、组集体牵头建设了500间门面房,按3口人至5口人一间的标准,按成本价分给村民,鼓励村民积极开店经商,有25%的农户自己经营,高的每年收入10多万元;还有75%的将门面房出租,每间一年也能收入1.2万元至2万元。这样,既解决了全村65%的农户长远生计问题,也给村集体经济每年创收50万元。
  多年来,村里每年都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做健康体检,春节进行慰问。村“两委”鼓励更多的群众发展山楂、樱桃、中药材种植,搞养殖、餐饮、食品加工等,实现了家家有事做、户户有收入。
  村党支部注重发挥党员在致富、带富中的模范作用。今年62岁的第1居民组党员赵子良,2000年在涑水大街南自家4亩人口田里办起“绛县子良养殖场”养肉鸡。随着城市发展,已不宜在城边搞养殖。2016年,村党支部帮他联系、协调,搬到远离县城的吴北坡村,租地5亩,投资140余万元建起全自动养殖场,公司+农户,正常存栏肉鸡2.5万只,每年出栏6批13万余只,获纯利40多万元,还带动村里3户到吴北坡一起租地搞现代规模养鸡,每家每年纯收入四五十万元。

打通断头路疏通城市脉络

  道路硬化是关系村民日常出行的重大民生实事,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由于种种原因,地处该村第6居民组全长1015米、24米宽的广场西路北端2014年就挖开了路面,但一直没有铺设路面、修建街道,雨天积成潭,晴天尘满天。另一条地处第1居民组的文体南路也有一段路没有修通。
  今年初,东关村“两委”积极与县级部门协调沟通,争取打通所有路段。他们针对2条尤其是广场西路北端老大难问题,主动牵头领任务,做拆迁、补偿相关工作。村“两委”和老党员、网格员分户包干,做思想工作,很快便顺利完成了任务。仅仅一个多月,广场西路北端就已完成道路基础建设。
  如今,东关村党支部正致力于“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快步走上乡村振兴康庄大道,书写新的百业兴旺、安康幸福“城中村”故事。

张广瑞 李治仪

(责编:王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