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彰显山西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充分彰显山西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流经山西,蜿蜒千里,沿途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这些民间瑰宝以浓郁的生活美学意蕴,寄托着民众的思绪乡愁,至今仍以活态的内容和形式广泛留存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激活民间文化资源的潜力,挖掘黄河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讲好“黄河故事”,推动民间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赋能山西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以文旅融合战略为契机,融入民间文化特质,彰显黄河文化精髓。黄河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文化历史的长河。山西要把文旅融合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全面梳理黄河文化的历史脉络,在提取和凝练黄河文化内涵特质时,充分考量黄河流域丰富的民间文化价值的影响。民间文化是民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自发形成的信仰观念、风俗习惯、生存需求和审美诉求,承载着民众的价值标准和审美观念,在代代相传中沉淀着民众的黄河文化情结,理应成为黄河流域文化标识的重要组成内容。在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和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要以优秀黄河文化保护和基因传承为基础,不断融入优秀的民间文化特质,建立山西黄河流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点,弘扬山西黄河文化的核心特质。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明确山西省文旅产业的发展方向,深度融合民间文化资源与黄河特色旅游资源,明确山西省文旅产业品牌的发展定位,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形成以黄河文化为品牌特色的文旅产业,将文旅产业作为山西省的支柱性产业,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不断提升影响力,实现文旅产业发展从山西探索到山西经验,推动山西成为文化旅游强省,为其他省份的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以延伸产业链为杠杆,推进民间文化IP传播,打造黄河文化品牌。黄河之魂在山西。在文旅产业中,文化是发展的核心,每一个景区的品牌、产业和业态都要围绕自身文化来建构发展内容。随着旅游产业从观光游乐向绿色健康、内涵人文的方向发展,旅游与文创产业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发挥山西黄河文化的比较优势,以文旅融合为主线,通过重点项目引领,民间文化的IP补充,将品牌线路逐步串联,建立健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体系,发展山西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提升山西黄河文化的品牌吸引力。民间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可以利用不同载体来构建与创新黄河文化的内涵价值,推进文创IP为文旅赋能。一要利用山西丰富的充满特色的民间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民间艺术品创意园为基地,创造具有山西代表性的文创产品,打造黄河文创产业体系,增加二次消费。二要借助舞蹈史诗《黄河》等经典演艺宣传山西黄河文化,提升山西文创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山西传统民俗曲艺表演、特色民间节庆、重要历史事件等元素,吸引国内外游客来山西游玩,在休闲体验旅游开发的总体布局中融入山西地方和民间元素。通过系列推进民间文化传播模式的推广,深入开发山西黄河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体验区,创造文化创意产品,拓展文旅市场规模,延伸文旅产业链条,提升文旅产品的附加值。
以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平台,倡导景观个性化建设,建构黄河文化共同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西黄河段自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进入山西境内,依次流经了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个市,基本涵盖了黄河中游。黄河文化在山西呈现出的文化状态,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共同体,其形态多样、内涵丰富、博大深邃,包括黄河流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多重内涵,涉及政治、经济、军事、艺术、哲学、科技、教育、语言、文学、史学和道德规范、社会生活习俗等多方面内容。深化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要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平台,既要将零散的、碎片化的、不成体系的黄河文化资源加以整合,以全省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产业的整体规划布局,揭示出山西黄河文化资源的整体性、联系性与互动性关系,也要在文旅融合“一盘棋”的思想指导下,在优化整合省内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针对民间文化的在地性特征,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景观,呈现出黄河文化内容中不同民间文化的差异性、独立性,进而对山西黄河文化的历史内涵、文化特征、整体规划、旅游开发、资源转化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特色化和系统性的文旅融合。
总体来看,山西位于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黄河主要支流汾水纵贯南北,历史上形成了晋南和晋北两个文化亚区,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杂居共融,形成了华夏文明与北方游牧文化融合共生的典型特征,呈现出区域特色明显的文化景观。因此,山西黄河文化旅游必须以挖掘和弘扬三晋文化为前提,以山西主体的人文历史资源为依托,在文化景观建设过程中,科学分析山西历史文化资源的区域性特征,在做强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三大品牌的同时,优化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同时整合融入民间文化资源,突出旅游目的地个性化文化属性,从而彰显山西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学院研创中心 续庆慧。本文系2020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西黄河流域民俗文化资源创新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YJ039)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