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网络身份证” 给信息安全加码
用“网络身份证” 给信息安全加码
7月15日,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6部门联合发布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今后,用户在网购、办理业务等要用到实名信息的场景中,可以用“网络身份证”进行核验,极大降低了个人身份信息泄露风险。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简单来说,就是依托国家统一建设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为自然人提供申领网号、网证以及进行身份核验等服务。换言之,推行网号、网证,旨在减少互联网平台收集姓名、身份证件号码、人脸等个人身份信息,实现公民身份信息的“可用但不可见”。
长期以来,身份信息在网络空间的“裸奔”令人忧心。公安部网安局数据显示,我国网民平均每天因网络注册、支付等行为,暴露身份证号超2000万次,每年因身份信息泄露导致的财产损失高达数百亿元。无论是网购支付还是App注册,用户不得不反复提交敏感信息,而平台广泛采集留存埋下了信息泄露隐患。随着“网络身份证”的推行,用户需要认证时,可出示网证证明身份,平台仅能收到加密网号与核验结果,从源头斩断了明文信息在流转中的失控风险。
可以预见,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将在更多领域得到深入应用,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并与各种新兴技术、应用服务深度融合。这张看不见的“网络身份证”,亦将成为人们安心畅享数字生活的一把“金钥匙”。
撰稿:王璐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