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论坛】激发农业绿色发展新动能
【生态论坛】激发农业绿色发展新动能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农业绿色发展是应对环境挑战、保障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农业生产模式已日薄西山,难以为继。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既是对自然的尊崇与回馈,也是农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农业绿色发展绝非简单的生产方式调整,而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观念革命、产业体系重塑与生产关系变革。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愿景下,农业作为与自然生态紧密相连的产业,其绿色发展理念闪耀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光芒。放眼全球,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顺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趋势,契合了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时代需求,引领着社会进步、消费者需求与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潮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部分地区仍存在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药化肥滥用、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低、农业面源污染等顽疾,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
激发农业绿色发展新动能,需构建政策引导、科技支撑、产业协同的“金三角”体系,形成制度激励、技术创新与市场拉动的强大合力。政策层面,加快构建完善的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为农业绿色转型奠定坚实基础。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要完善绿色农业相关法律法规,打造标准明确、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农业绿色发展制度环境,将好政策从“纸面”落实到“田间”。
科技创新,是解锁农业绿色发展难题的“金钥匙”。针对长期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必须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绿色农业技术研发与共享,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为绿色生产注入强劲动力。譬如,传统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可积极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技术,以技术革新破解农业生态困局;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土壤板结退化问题,可采取深松联合作业、多样性绿肥种植等系统措施,实现土壤的快速改良与生态复苏。
农业绿色发展要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为此,我们需构建全产业链的协同机制,持续延伸农业绿色发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统筹种植业、养殖业及相关产业内部结构,发挥各要素生态功能,实现产业相互融合,实现良性循环。
绿色发展是个大课题,不能仅靠政府“一头热”,还需切实发挥全链条合力,激发农民参与热情。我们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更大功夫,健全绿色产品优质优价的联动机制,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更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广大农民“因绿而富”。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农业强国的鲜明底色。我们要全面落实规划中的各项任务,让绿色之光闪耀大地,为农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共绘一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农业新画卷。
赵建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