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论坛】借绿生金 深挖林下经济潜力
【生态论坛】借绿生金 深挖林下经济潜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民要富起来,生态环境也要美起来,林下经济实现了“富”与“美”的结合与双赢。
林下经济,一头连着“百姓富”,一头连着“生态美”,是“两山论”的生动实践。从林下种植到林下养殖,从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到森林景观利用,多样化的林下经济模式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发展林下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目前,全国林下经济规模化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6亿多亩;林下经济从业人数达3400万,拥有各类经营主体95万个,年产值超1万亿元。
我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森林覆盖率超过20%……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全省各地纷纷将林下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安泽、右玉、左权等地,林下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连翘、党参、柴胡等中药材遍地开花,药香四溢,为百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和美好的生活希望。在垣曲、大宁等地,林花、林菌等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为林下经济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去年,我省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到540万亩。
当前,林下经济发展面临产业链条短、品牌建设弱、产业效益低等问题。但只要我们坚持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目标,优化林下经济发展布局,延伸林下经济产业链条,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水平,就一定能够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生。
政策扶持,是林下经济稳健前行的坚强后盾。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要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到金融信贷,全方位、多角度地为林下经济提供强有力支持,深挖森林资源,实现绿富共赢。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品流通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林下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特别是在林权融资方面,探索实践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公益林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融资方式,有效破解林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的金融动力。
创新,是林下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一方面,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为林下经济插上科技的翅膀。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林下经济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让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探索“林场+社会+生态”“龙头企业+合作社+林场”等多元经营模式,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多赢局面。此外,还紧跟时代步伐,探索“互联网+林下经济”的新模式。通过建立林下经济电商平台、开展网络营销等活动,将林下经济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
因林而兴,绿富共赢。国家林草局出台《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指南》等,科学规划林下经济的区域布局、重点领域和经营模式;鼓励各地先行先试,在林地经营、资源利用、林权融资等方面大胆探索,推动山区林区“含绿量”“含金量”同步提升。可以说,发展林下经济潜力无限,大有可为!
赵建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