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践行司法为民担当
于细微处践行司法为民担当
他一生办理案件3000余起,大多是“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纠纷、“各式各样”的合同纠纷类案件,就连生前办理的最后一个案子,也是十多年前一家工厂拖欠老两口7000元工资的案子。然而,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案子,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烦心事。
他,就是在司法一线奋斗33年的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法院原法官韩旭辉。
韩旭辉的一生,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为民解忧的平凡日常;没有耀眼夺目的创举,只有深深扎根基层的默默付出;没有慷慨解囊的义举,唯有坚守本分、做好分内之事的执着。这样的法官,正是司法为民理念的最佳践行者,更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脊梁。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像韩旭辉这样的好法官,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不仅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也能感受到司法的温度。这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法治进步的必然要求。
做韩旭辉式的好法官,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对法官而言,每天处理的案件或许只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对当事人来说,每一个案件都可能关乎切身利益,甚至影响一生。一纸判决,可能决定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一次调解,可能化解多年的恩怨情仇。有这么一种说法,法官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别人的人生。学习韩旭辉,就要像他一样,在处理案件时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倾听群众诉求,耐心细致地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用真情化解矛盾,用法律维护正义。
做韩旭辉式的好法官,要把司法工作延伸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要求法官以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全方位融入群众生活,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精准把握人民群众在司法领域的切实需求。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诉求记在心里,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要善于从群众的“家长里短”中发现问题,从群众的“柴米油盐”中体察民情,从群众的“喜怒哀乐”中感受民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做韩旭辉式的好法官,要把为民情怀体现在每一个司法细节中。从立案时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指引,到审理中法官专注倾听当事人陈述的神情;从对证据严谨细致的审查,到庭审辩论环节公平公正的把控……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流程的每一步推进中,都能体会到司法的温情与善意。正如韩旭辉在办理一起老人赡养案件时,他不仅依法判决,还多次上门调解,最终促成家庭和解。这种将法律温度传递给当事人的情怀,彰显了新时代法官的价值追求。他还创新推出“夜间法庭”“田间法庭”,让司法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建立“法官联系卡”制度,让当事人随时都能找到法官。这些举措,真正体现了司法为民的宗旨。
司法为民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更多像韩旭辉这样的优秀法官,以专业的精神、满腔的热忱和责任感去行动、去实践。相信我们身边会涌现出越来越多韩旭辉式的好法官,他们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利剑,心怀为民真情,让司法为民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闫书敏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