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法治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筑牢法治根基

山西新闻网>>理论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4月3日省司法厅消息,我省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和良好法治环境。完善涉农领域立法,坚持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原则,推动出台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创制性法规规章,结合省情农情,修订《山西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出台《山西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太原日报)

法治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其在立法、执法、普法、法律服务以及矛盾纠纷化解等多方面的协同推进,共同构建起乡村振兴的法治大厦。

立法是法治乡村建设的基石。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立法工作犹如大厦之基。就如我省依据省情农情对涉农领域立法进行完善一样,只有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才能真正规范乡村的各项事务。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的发展有着独特的需求和节奏。比如,农业生产有着自身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不同于城市的工业生产。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简单套用城市的法律法规或者通用的法律条款,那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重重阻碍。涉农领域立法坚持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原则意义就在于此。只有这样制定出来的法规规章,像是《山西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等,才能够准确地调整乡村的社会关系,促进乡村产业健康发展。从乡村资源的保护到利用,从农村产业的规划到扶持,没有一个健全且符合地方特色的法律体系作为支撑,乡村的发展就会失去方向。有了合适的立法,才能够为乡村其他方面的法治建设提供明确的依据,才能够确保乡村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能够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进行。

严格执法是法治乡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在法治乡村建设进程中,执法是将法律条文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环节。修订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和自由裁量基准等工作的开展,就是为了让执法更加科学、合理、规范。乡村地区的执法不能随意性过大,如果没有明确的执法标准和依据,就容易出现执法偏差。明确的执法清单能够让执法人员清楚知道自己的权力范围和执法依据。就像交通规则明确规定了车辆和行人的行为准则,执法人员才能准确地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一样,农业综合执法也需要这样清晰的界限。而且,压实执法责任是确保执法严格性的重要手段。只有每个执法人员都清楚自己的责任,并且这种责任与考核、监督等机制挂钩,才能够真正实现严格执法。这有助于在乡村形成执法权威,让村民们敬畏法律。例如在农村土地管理方面,如果没有严格执法,可能会出现乱占耕地、非法转让土地等现象,这不仅损害农民的利益,也破坏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严格的执法,依法处理这些违法行为,才能够维护农村土地管理秩序,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从而为乡村振兴中的各个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普法是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将法治乡村建设纳入全省“八五”普法规划,开展农业农村学法用法线上培训,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等方式,都是为了在乡村普及法律知识。乡村地区相对城市而言,法治意识较为淡薄。这主要是由于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等因素导致的。通过大规模的普法活动,可以让农民了解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例如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方面,很多农民可能并不清楚自己在土地流转、承包期限等方面的具体权利。如果没有这些普法的举措,农民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受权益侵害。而且,“法律明白人”就像一个个法治的种子播撒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其他村民解释法律规定,化解一些简单的矛盾纠纷。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进行普法,能够让法治观念在乡村慢慢生根发芽。只有当农民们都知晓法律、尊重法律,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而不是依靠传统的人情关系或者暴力手段,法治乡村建设才能够真正地深入到乡村的每一寸土地,才能真正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保障。

完善的法律服务是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助力。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简化基层法律援助工作流程,推进“一站式”办理,畅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等措施,对法治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村民可能因为距离、信息等因素,在寻求法律服务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如果法律服务体系不完善,那么当村民遇到法律问题时,可能无法及时得到有效地帮助。例如农村的合同签订问题,农民可能在签订农业租赁合同或者农产品销售合同时对法律条款理解不清,如果没有专业的法律指导,很容易陷入合同陷阱。而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可以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等基础服务,让村民能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法律援助工作流程简化后,那些经济困难需要法律援助的村民就能够更便捷地获得援助。“一站式”办理的服务模式,减少村民在寻求法律服务过程中的奔波之苦。对于农民工而言,农村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的畅通,能够保障他们在城市工作中的合法权益,这不仅关系到农民工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乡村家庭的稳定和乡村的和谐发展。良好的法律服务体系,让村民切实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从而提升他们对法治乡村建设的认同感。

法治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立法的科学布局、执法的严格公正、普法的深入人心和法律服务的不断完善,全方位地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它不仅仅是解决乡村现存问题的一种方式,更是为乡村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构建起坚实的制度框架和法治环境。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不断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才能让乡村在现代化的浪潮中稳步前行,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面振兴目标,让广大农民真正享受到法治带来的福祉,不断提升乡村的治理水平和发展质量,使乡村成为中国大地上最具活力和魅力的地方之一。(焦跃伟)

(责编:王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