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春耕备耕主动仗
——干字当头奋发有为①
打好春耕备耕主动仗
——干字当头奋发有为①
在曲沃县史村镇,58岁的菜农王秀兰只需手持遥控器,就能轻松完成蔬菜大棚的卷帘、通风、补光等操作;在万荣县荣河镇,22岁的丁泽辉站在自家地头上,正熟练地操作着植保无人机;在文水县田园薯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侯学斌看着装载了导航系统的马铃薯播种机沿着预设的数字轨迹匀速行进,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打好春耕备耕主动仗,人勤春来早,稼穑正当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越是有粮食吃,越要想到没粮食的时候。保障粮食稳定安全,既要稳面积,还要提单产。
全省举办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训班,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启动重点农资产品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寸步不让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种业振兴行动、节粮减损专项行动,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理念,精心保护好、利用好、管理好每一寸耕地,持续提升耕地质量,是全方位夯实粮食稳产安全根基的必然要求。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2024年,山西粮食总产量293.7亿斤,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3%,超过全国水平。今年要确保粮食产量达到297.1亿斤,需要更多先进技术与创新理念融入农业相关产业,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和生产模式迭代升级,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农业实用技术推广。
金融是春耕备耕这场“农忙战役”的“后勤部长”。截至2月末,全省银行机构已累计发放支持春耕备耕贷款99.2亿元,好似甘霖一般滋润着广袤的田野。同时也要看到,春耕期间的金融需求具有资金缺口大、时间紧迫、信息不对称等特点。农业产业经营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平衡、单体规模小,“抵押难”“担保难”等问题依然存在。
无论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资金投放”,还是《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要求的“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水平,支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都在为春耕备耕施足“金融底肥”。“春水”入田,长流才能后劲足。需要更强的全产业链思维,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将金融服务送到百姓家。
水是春耕备耕的生命线。浇好春季农田灌溉第一水,是支撑夏粮丰收的重要一环。做好春耕备耕“水文章”,才能托举农事。让一泓清水更顺畅地从源头抵达地头,离不开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进智慧灌区建设,让灌溉变得更加科学高效;开展节水灌溉宣传,改“大水漫灌”为“小畦灌溉”;激活市场机制,让水资源真正成为“水资产”,提高用水效率,为春耕备耕提供有力支撑。
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坚持“特”“优”战略,加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配套,推广“有机旱作+特色产业”模式,我们就一定能够迎来又一个丰收年,让“中国饭碗”装满更多“山西粮”。
郑娜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