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特”“优”农业发展之路
走好“特”“优”农业发展之路
在广州举行的第21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我省组织82家知名企业携300余种特优农产品参展,再次叫响“有机旱作·晋品”省域农业品牌;名头越来越响的“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羊肚菌、猴头菇等山珍,白对虾、大闸蟹、三文鱼等“海味儿”,让“运”字号农产品形成矩阵……这启示我们,山西农产品“走出去”“火起来”,就要走好“特”“优”农业发展之路。
山西山多地少、地貌多元、气候多样,这种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山西少雨缺水,要保护生态、节水发展,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山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山西大力实施“特”“优”农业战略,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农业生产方式得到有效转变,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和农产品质量效益得到较大提升,涌现出一批“有机旱作+特色产业”的好模式,创设的“有机旱作·晋品”省域农业品牌成为一张靓丽名片。“山西小米”“山西荞麦”“山西马铃薯”等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家喻户晓,即为例证。
以有机旱作推动“特”“优”农业发展,以“特”“优”农业带动有机旱作提升。一个重要举措是,打造“南果中粮北肉”出口平台和“东药材西干果”商贸平台,进而布局生产基地、产业链条、科技研发、加工园区、综合服务、休闲旅游等功能模块。规划农业示范区、扶持市场主体、打造知名品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等举措,有力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做深土地文章,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守住粮食生产安全底线,发展旱作农业大有可为。比如,晋中在丘陵山区大力开展宜机化改造,小田变大田,提升机械化水平,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连续十年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推行“规建管运”一体化建设高标准农田,粮食单产连续五年全省第一。再如,寿阳“双层托管”和平遥“土地入股、集体经营”等模式成为全国推广的典型。
打造科技示范引擎,推动“特”“优”农业发展。举全省之力在晋中太谷打造国家级农高区,目前共承接21个国字号试点,建成3个省部共建实验室,引进47个省级重点工程研究中心,入驻54家高新技术企业,神舟16号航天育种的9个品种完成试种。实践证明,围绕“特”“优”农业发展,促进项目引进、资金投放、人才集聚、市场对接,能够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做精产业文章,叫响区域公共品牌。从太行山到吕梁山,从河东盆地到塞北高原,山西“地肥水美五谷香”,是大自然的馈赠;形成“晋粮”“晋果”“晋菜”“晋肉”“晋酿”“晋药”六大品系特优农产品,是“三农”智慧的结晶。当前对“有机旱作·晋品”省域农业品牌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扶持,亟待适度规模生产,努力做精做优,形成“基地优、龙头强、集群聚、链条延、业态兴、品牌响、产业壮”的发展格局。
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终归是要改变卖原粮、走向深加工,推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实现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链延长、种粮也能够致富。充分激发农民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既有序推进农民职业教育扩优提质,又促进生产要素优化、效率提升。大力开发乡村特色产业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将不断拓展我省强农富农兴农发展空间。
徐补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