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微短剧向“精”而行

山西新闻网>>理论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当下,微短剧凭借其篇幅短小、情节紧凑、内容多元的独特魅力迅速走红,在文化市场占领了一席之地。山西敏锐捕捉这一趋势,全力营造广电视听领域创作良好环境,鼓励和扶持微短剧精品化发展。今年以来,我省已有115部微短剧完成立项。这是对文化产业进阶的积极尝试,也是提振山西文化影响力的生动实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当前,“短、平、快、爽”的微短剧已经成为一些人必不可少的新型“电子榨菜”,满足了人们碎片化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推动了影视产业的创新发展,搭建起连接文化与大众的新桥梁。
  为抢抓微短剧这一“新风口”,我省坚持“微而不弱、短而不浅”的精品化发展道路,打出一套“建设基地+政府服务+繁荣创作”的组合拳,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厚植微短剧创作沃土,培育微短剧产业生态,全力打造产业链。并与头部平台合作建设微短剧基地,发挥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目前,已有40多家企业入驻临汾基地和榆次基地。同时,一系列优秀的微短剧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微短剧《师傅》上线即登现实剧榜首,全网话题近3亿。《二十九》播放量超6亿,跃升为抖音爆款。聚焦全省十大特色专业镇的10部《小镇》系列微短剧成功入选中宣部“山西微短剧产业发展模式案例”和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项目,其中《法兰小镇》已正式开机拍摄。“微而精、短而美”的微短剧正在山西开新花、结硕果。
  微短剧在发展进程中亦面临诸多挑战。比如,作品存在粗制滥造现象,创意陷入同质化泥沼,“霸总”等噱头大行其道,忽视文化与艺术价值的挖掘,难以匹配观众日益提升的审美品位。
  提高质量是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微短剧兼具意识形态和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坚持内容为王,品质至上,着力以“小切口”解析“大主题”,用“小故事”讲好“新思想”,使“小体量”展现“大格局”。
  近年来,一条视频、一部短剧带火一座城市的现象并不鲜见。今年广电总局开展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迄今发布了100多部推荐剧目,推动一批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
  山西是一座没有围墙的文化艺术宝库,探索“微短剧+文旅”“微短剧+传统文化”等业态,打造具有山西辨识度的微短剧,大有可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三晋大地生活百态,发掘新时代山西人民奋斗华章与精神图谱,让作品饱含时代温情与人民心声。注重将山西璀璨文化深度融入创作,从古老晋商传奇到红色革命史诗,从民间艺术传承到民族非遗瑰宝,用文化底蕴滋养作品,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更好突出顶层设计,主动引导,精准施策,培育专业人才,广纳创作贤才,为微短剧创作注入源头活水。更多为基地企业提供暖心服务,在项目孵化、制作生产、审核上线、发行推广等方面给予全流程跟踪指导,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微短剧精品化发展,前景广阔、正当其时。精心用好微短剧这把金钥匙,让感人的三晋故事、卓越的历史名人、独特的民俗风情鲜活于屏幕之上,走向大众心间,将使山西文化名片更加耀眼,为我省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文化动力。

郝蒙

(责编:王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