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乡村能人 赋能乡村振兴

山西新闻网>>理论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太行一号公路蜿蜒而过,老村老宅古色古香,新村新居整齐划一,白天里上研学课的小学生成群结队,夜色中街道、小院、民宿,绿树、小桥、流水更加美丽……这就是沁水县下沃泉村,家家住上独院小二楼,开发集亲子、研学、康养于一体,成功吃上“旅游饭”。这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结果,靠的是“用好乡村能人、赋能乡村振兴”。
  经商办企、种地养殖,能工巧匠、返乡能人、驻村精英……各类乡村能人有本领、有声望,同时也有号召力和社会资源。他们凭借自身的技能、知识和经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激发强大内生动力,不仅对乡村产业兴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而且是乡村治理有效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
  能人返乡让村里由穷变富、由乱到治的事例并不少,但像下沃泉村刘李斌这样,因年龄偏大退下来后,又应邀在县里与村里合作运营的公司出任董事长,还不多见。曾听到有人对能人离职不无惋惜。下沃泉村不拘一格用能人,体现了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下沃泉村的难能可贵正在于,引资引智、以才聚才,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从炼铁、挖煤到关停企业、治理污染,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到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山西省善治示范村”“山西美丽休闲乡村”,特别是打造沃泉星梦童年小镇,规划用地2500亩、总投资1.5亿元,堪称“一个能人撬动一个大项目”,实现了资本引进、人才流入,闯出了城乡融合发展、村企联营联建新路子。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角,人才是关键。留住乡村能人、吸引人才回流、培养“新农人”成为“兴农人”,一直为广大农村所梦寐以求,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要的前提和基础。下沃泉村还把来村里创作、休闲、康养的各类专家和艺术人才吸收为荣誉村民,实行柔性引才,开展作品销售代理等合作,引得人才“活水”,激发澎湃动能。
  路再好,景再美,留不住人也是空谈。谁来建设乡村?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印发的《“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提出,组织农民在乡建设、倡导大学生到乡建设、动员能人回乡建设、吸引农民工返乡建设、引导企业家入乡建设。同时鼓励引导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医生、退休技术人员、退役军人等回乡定居。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产业引人、环境留人、能人聚人。
  外出能人与家乡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亲情纽带,留住乡愁就是留住人心。要凭借血缘、亲缘、地缘纽带,吸引更多的人才回乡发展,让返乡能人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文明共创、乡村治理、致富带动等方面大施所能,把人才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切实满足能人奉献家乡的理想追求,激发他们回报桑梓的巨大热情,把理想抱负熔铸于脚踏实地的奋斗。
  农村环境好,既看得见乡愁、乡风乡韵犹盛,又因地制宜“扮新妆”、享受得到和城里一样的便利与舒适,才能甩掉“空心村”的帽子。实践证明,一个能人足以撬动一个村。鼓励更多有信念、有办法的乡村能人勇挑重担,让他们成为“领头雁”,就会形成乡村人才群体优势、汇聚“群雁高飞”磅礴力量。

徐补生

(责编:王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