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打造文化盛宴 绽放时代光彩

山西新闻网>>理论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作了一大批文艺精品进行惠民演出,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精神需求,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文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自强日益彰显,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来源:7月28日,《山西日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指引我们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山西日报》的文章,从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等三个层面全面系统总结了我省文化事业发展成果,激励着全省文化事业工作者再接再厉,打造文化盛宴,让三晋文化绽放出新时代光彩。

  要从供给端发力,打造“精品盛宴”,让三晋文化更有感染力。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山西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全省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更是颇具禀赋,分布贯穿古今、纵横南北、门类繁多、品种齐全。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斩获省部级以上奖项432个;山西影视集团创作生产的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等400余部,多部影视作品在央视播出;山西演艺集团先后创作推出了音乐剧《火花》、交响套曲《黄河》等30余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市场欢迎的精品力作和20余台主题晚会;省作家协会组织省内作家创作出版了展示我省历史文化深厚底蕴的“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展示中国当代小说山西经典的“三晋百部长篇小说文库”、展示当下我省文学中坚力量的“新时代文学晋旅丛书”等一系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新征程,我们要从供给端发力,打造“精品盛宴”,用好山西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保护、整理利用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新时代山西故事,让三晋文化更有感染力,让三晋历史文脉持续流淌、代代传承。

  要从服务端发力,打造“传播盛宴”,让三晋文化更有影响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内在要求,是补齐文化发展短板的重要途径,事关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建设488个门店网点及公共阅读文化场所,以优质图书产品和高质量文化供给;到山西省图书馆开通“三晋约书”网借平台,“书香三晋”“书香文源”全省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阅读推广联动机制成型;到山西大剧院常态化地举办“艺术大讲堂”公益活动,累计接待各类演出及活动3010场,服务190余万观众入场观演;再到全省“免费送戏下乡进村”的覆盖面实现更广、演出质量更高、受惠群众更多,山西省从服务端发力,搭建平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新征程,我们要继续从服务端发力,搭建平台,打造“传播盛宴”,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特别是要加大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在城乡均衡发展,让文化惠民更触手可及,让三晋文化更有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要从融合端发力,打造“产业盛宴”,让三晋文化更有发展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能为人民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且有助于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近年来,从第六届山西文博会,突出传承发展、数字赋能与融合创新,92个项目集中签约,签约总额232.93亿元;到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山西展区线上线下总交易额400余万元,意向订单总额达5600余万元;再到第三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暨工艺美术产品博览交易会,以“推进非遗创新发展·铸就文化产业繁荣”为主题,持续擦亮山西非遗品牌,让非遗产业实现更好地发展,山西从融合端发力,打造了文化“产业盛宴”。今后,我们要再接再厉,从融合端持续发力,在采取奖补等多种方式,释放财政性资金杠杆效应的同时,综合用好土地、金融、税收等扶持优惠政策,打通文化创意产业的难点,大力扶持一批“专、精、特、新”小微文创企业发展,培育一批成长速度快的瞪羚企业,壮大一批带动性强的文化科技创新型企业,打造“产业盛宴”,让三晋文化更有发展力、生命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征程,让我们采撷好三晋优秀文化精华,打造“精品盛宴”“传播盛宴”“产业盛宴”,让三晋文化艺术不再成为简单的文化符号,而是带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文旅融合的重要纽带,成为一种多链条、多层次的产业结构,绽放出新时代光彩,推动山西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秦晓东 王骥)

(责编:王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