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做好“土特产”文章
精心做好“土特产”文章
小小“土特产”,能量有多大?一颗土豆鼓起万千群众钱袋子,一粒米撬动一方乡村经济,一颗苹果演绎富民强县故事……近年来,各地多举措支持特色产业发展,聚力打造产业链条,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努力让“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专章部署,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做好“土特产”文章,对推进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从供给方面看,做好“土特产”文章,有利于发挥本地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生产要素可以得到优化配置。从需求方面看,“土特产”既“土”又“特”,提供了多元化的优质消费产品,能全面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效用,市场需求空间广阔。从以往实践来看,做好“土特产”文章,既需要有立足土特产延伸产业链的思维,也需要有跳出土特产看“土特产”的视野。
依托“土”资源,深挖产业潜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三晋各地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禀赋,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生产条件,要立足乡土资源,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挖掘“土特产”内在功效、文化内涵,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要打开视野、精准把脉、深挖潜力,注重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用现代经营理念、标准、方式把“土”味彰显出来,把乡村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突出“特”优势,打造金字招牌。乡村产业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吸引力、竞争力。“土特产”要彰显特色,必须因地制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在充分挖掘本地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依托本地地理位置、交通、民俗文化等独特优势,在农产品的类别、规模上下功夫,走差异化道路,杜绝盲目跟风、亦步亦趋;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把“好品质”转化为“好品牌”,将产品类目做精做细,满足消费者需求,赢得市场口碑,让越来越多“土特产”走出大山、走向市场。
延伸“产”链条,聚焦产业融合。产业兴、则经济兴、农村兴,根本的落脚点在让老百姓收获更多“真金白银”,让特色产业成为富民产业。要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加强农产品加工、包装、仓储、物流、营销,把充满乡土气息的“土特产”做大做优做强。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创造农村资源盘活、农村经济壮大、农民稳定增收的共赢局面。
“土特产”里有大文章。看似普通的“土特产”,只要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就能照亮农民增收致富路,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赵建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