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以“绿”为笔,绘就美丽山西新画卷
【地评线】黄土风网评:以“绿”为笔,绘就美丽山西新画卷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6月30日,《山西日报》刊发《以发展之绿托举山西之美》文章,介绍了我省产业发展之变,展示了近年来我省绿色低碳转型成效,营造了进一步建设美丽山西的舆论氛围,激励着全省以“绿”为笔,继续绘就美丽山西新画卷。
要以“绿”为笔,完善绿色制度,让“低碳模式”在三晋大地茁壮成长。制度是管全局、管长远、管根本的。从淘汰落后煤电机组,全省煤炭消费低速增长,低于同期全国增速;到钢铁行业在产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建筑领域率先将“全面绿建”上升到制度层面;再到交通领域“高速公路+光伏”模式全省推广……“十四五”以来,山西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9%,在全国排名第二。这些变化,关键在制度,是山西省始终以生态省建设为抓手,以绿色为标尺,倒逼行业节能降耗的结果。新征程,我们要不断健全节能法规,完善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制度体系,完善绿色发展法律和政策保障,强化系统监管和全过程监管,让零碳矿山、零碳车间、零碳机场、零碳物流、零碳乡村、零碳社区,以蓬勃之势在三晋大地茁壮成长。
以“绿”为笔,发展循环经济,让“循环经济”在三晋大地枝繁叶茂。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从“煤电之都”朔州市工业固废,转化为生产陶瓷、耐火材料、新型建材的重要原料;到晋南钢铁的焦炉煤气、转炉煤气、高炉煤气等载碳能源被输送到化工厂,催化合成乙二醇载碳化工产品;再到太重集团依靠“循环水+水源热泵”系统,余热全部用于采暖,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00吨……随着一条条“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新产品”生产模式的形成,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生机勃勃。新征程,我们要以循环经济为抓手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以产业链为基础,以国家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标准为导向,以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为目的,加快推进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让更多的企业实现“变废为宝”“点石为金”,让“循环经济”在三晋大地枝繁叶茂。
以“绿”为笔,转变发展方式,让“绿色经济”在三晋大地郁郁葱葱。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问题,必须把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从太原市“太阳鸟”轻型运动类直升机在中北高新区惊艳亮相;到大同市新荣区成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的聚集地,隆基绿能、锐华能源、南电科技、鸿达鑫储能等企业纷纷落地;再到阳泉“车城网—车路智能新生态”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成为全国首个全域开放自动驾驶的地级市……山西各地正在转变发展方式。新征程,我们要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在扎实做好能源保供工作,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推动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低碳高效利用的同时,要继续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摆脱对煤炭的“两个过多依赖”,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统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通用航空等产业向绿而行,构建体现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让“绿色经济”在三晋大地郁郁葱葱。
以发展之绿托举山西之美,实现的是工业文明与“双碳”目标的完美契合,是产业兴旺与生态福祉的美美与共。让我们以“绿”为笔,完善绿色制度,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以关键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奋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绘就美丽山西新画卷。(陈祎 赵海燕)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