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写一片“红绿古” 生万朵“金莲花”

山西新闻网>>理论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6月13日,《山西日报》刊发《美丽乡村入画来》调研文章,对我省阳城县横河村、左权县泽城村、临县李家山村、右玉县右卫艺术粮仓等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写生基地进行了报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省阳城县横河村、左权县泽城村、临县李家山村、右玉县右卫艺术粮仓等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写生基地的发展表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当前,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要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让三晋大地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

要党建引领,用“红色”赋能乡村振兴。党建工作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融合,与乡村产业发展环环相扣。我省阳城县横河村、左权县泽城村、临县李家山村、右玉县右卫艺术粮仓等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写生基地的发展表明,在乡村振兴中,支部引领是关键,党员参与是主体,引导农民是力量。比如,泽城村以党建引领破解“幸福密码”,打造写生、核桃、光伏、水电等特色产业链条,让传统老村焕然一新。泽城村还乘势而上创新社会治理,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和“公司+集体+农户”的模式,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递增,群众的幸福指数逐年提升。对我们各地来讲,坚定不移走好“两山”转化路,就要坚持党建引领,把增强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实施好乡村振兴的首要性、基础性、引领性工程来抓,把每一个基层党支部的党员先锋凝聚成为“两山”转化路的参与者、推动者,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千方百计让广大农民既富口袋,更富脑袋,坚定不移走好“两山”转化路。

要守绿换金,用“绿色”赋能乡村振兴。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不仅关乎乡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色。我省阳城县横河村、左权县泽城村、临县李家山村、右玉县右卫艺术粮仓等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写生基地的发展表明,在乡村振兴中,只有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更好地走上“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良好生态成为永不枯萎的“摇钱树”。比如,地处阳城县西南、晋豫两省交界处的横河镇山水资源富集、自然风光旖旎,但之前却也是片“穷山僻壤”。近些年,该镇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充分激活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写生经济”,以建设运营艺术创作写生基地为引领,让“艺术横河”大放异彩,蹚出“笔墨生金”的致富路。对我们各地来讲,建设乡村写生基地仅仅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小部分,我们要立足各地各不相同的自然禀赋,用“绿色”赋能乡村振兴,比如,可以推动种养结合、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也可以探索发展“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打造集乡村漫游、观光文旅、休闲农业、康养度假等于一体的精品线;还可以加快融合发展,推动大生态与大数据产业、大健康产业、大旅游产业等协同发展。在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推动广大乡村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做好乡村生态的经济文章,多措并举为广大乡亲持续增收致富奔小康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千方百计让农村美起来、富起来,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要振兴文化,用“古色”赋能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五大振兴”之一,也是乡村振兴工作的精神灵魂、源头活水。我省阳城县横河村、左权县泽城村、临县李家山村、右玉县右卫艺术粮仓等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写生基地的发展表明,在乡村振兴中,只有用好传统优秀文化,持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厚植文明乡风,扎紧文化之“根”、铸牢文化之“魂”,才能让乡村振兴更有底蕴。比如,临县李家山村不仅拥有黄河,更有独特的黄河文化,这里的建筑、码头和古老的街巷处处是景,如今一些经常来写生的艺术家已经和村里的农户合作,他们住宿的客栈和租住的窑洞都成了艺术创作基地。每年四五月和七八月份的写生高峰期,家家户户都住满了前来创作和采风的艺术家和游客,深居大山的李家山借助艺术创作的东风走上了一条文化带动乡村振兴的新道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发挥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赋能,山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是农业文明的策源地,也是革命发源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底蕴和乡村文化艺术资源,每个地区的乡村文化又呈现出不同的多样性、地域性特征。我们要振兴乡村文化,善于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通过传承弘扬三晋大地农耕文化、革命文化、根祖文化等振兴传统节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乡土文化相适应、与乡村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乡村产业发展相衔接,让乡村文化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

写一片“红绿古”, 生万朵“金莲花”。我省阳城县横河村、左权县泽城村、临县李家山村、右玉县右卫艺术粮仓等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写生基地的发展,既让我们看到了我省乡村振兴的活力,更激励着我们继续奋勇前行。相信,随着各地强化党建,守绿换金,振兴文化,我们一定能用“红色”“绿色”“古色”赋能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更大动力。(邢钰坤)

(责编:王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