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会“呼吸”更宜居的海绵城市
打造会“呼吸”更宜居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保障,也是城市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既是发展工程,更是民生工程。住建部办公厅近日发布《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我省6项措施位列其中。
近年来,山西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推动安全城市、韧性城市、宜居城市、节水型城市建设的重大举措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目前,长治和晋城入选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太原、晋中、临汾等8个城市入列省级试点示范城市。以生态赋能城市发展,我们要落实长效工作机制,精准制定实施路径,加强资金保障,鼓励公众参与,全力抓好海绵城市建设各项工作,打造会“呼吸”更宜居的海绵城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落实长效工作机制。海绵城市建设涉及规划、建设、水务、市政、园林等多部门的建设要求,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工作组织、协调机制、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规划设计、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指导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机制,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有序开展。省政府建立了海绵城市建设顶层保障制度,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精准制定实施路径。海绵城市建设中应保护和利用山水格局、生态基底、人居环境等,重视自然—社会的多尺度多过程的协调,牢固树立“全域”和“系统化”的思想,着眼于流域区域整体谋划,立足于构建良好的山水城关系,同时坚定不移地把海绵城市理念贯穿城市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采用“+海绵”思维,把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城市生态修复、城市内涝防治、韧性城市建设、碳减排等工作有机结合,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服务水平。
加强资金保障,鼓励公众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既要建设,更要管护。要加大政府投入,建立政府持续投入机制,统筹利用各级各类财政资金。拓展融资渠道,通过创新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找出更高效、经济、低碳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新发展的产业模式,让经济发展反哺城市建设。鼓励公众参与,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民共建共享的海绵城市建设氛围。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发布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或建立社会性组织推动海绵城市建设长远发展。
海绵城市是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下的有机结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吐纳”,营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建设高品质的现代都市,才能把良好生态环境打造成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郭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