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赓续千年文脉,绽放时代光彩
【地评线】黄土风网评:赓续千年文脉,绽放时代光彩
5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7000多字的《文脉三晋 何以自信——从“五千年看山西”到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文章。文章介绍,我省赓续千年文脉,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不断绽放时代光彩。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悠久的历史留下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我省文化强省建设工作被新华每日电讯大篇幅报道,既是对我省勇担建设文化强国历史使命的肯定,更通过数据详实的报道,激励着全省再接再厉,赓续千年文脉,让更多散落在三晋大地上的文化珍宝以新业态、新模式走入大众视野,焕发时代新光彩。
要用好资源优势,让历史更可感可信。山西是文物资源大省,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从西侯度遗址、匼河遗址等证明200万年以来一直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到周初,武王的儿子叔虞被封于唐地,后来叔虞的儿子燮父改唐为晋;再到山西民众在明初被大举迁往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让洪洞大槐树成为一个乡愁符号。作为文物资源大省,虽然历史的云烟已经远去,但53875处不可移动文物以及还未出土的文物仍能带我们穿越回那些曾经的记忆里。我们要用好资源优势,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加强考古资源调查和政策需求调研工作,围绕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总体安排,集中力量攻关,进一步深入挖掘优秀历史文物的文化内涵并赋予其鲜明时代价值,让历史更可感可信,让人们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汲取前进力量。
要赓续千年文脉,让文化更鲜更艳。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精神追求更加多样、多元、多维,对公共文化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文化产品质量、品位和风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省不少优秀文化由于种种原因,却处于濒危状态。比如,山西剧种从80年代56个锐减到38个,虽然在体量仍然处于全国领先,但部分剧种消亡让人感到痛心。而且现存38个戏曲剧种中,有26个剧种濒危状态。为此,我们要积极宣传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召集专门队伍开展加大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抢救和研究,加大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引导年轻人学习民间文化艺术,积极培养下一代传承人,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支持、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赓续好千年文脉,让文化更鲜更艳,让广大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
要绽放时代光彩,让文化供给更优更精。近年来,文化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是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发展的一个缩影。2023年山西全省重点监测景区接待游客、门票收入分别增长1.6倍、2.2倍;2023年,云冈石窟景区游客量首次突破300万人次;2023年平遥牛肉、平遥推光漆器产业实现产值翻番、利润翻倍,非遗品牌更具生命力和竞争力。在今年五一假日期间,各市、各相关企业积极创新消费场景,创优消费环境。从太原市注重发展演唱会经济,数万名歌迷会聚并州共享音乐盛宴;到阳泉市开展“平阳东街音乐节”“万市大集”等室内外主题娱乐活动;再到长治市屯留区开展“羿神故里不夜城、麟绛大地烟火气”主题文艺活动,长治市万达广场举办“五月城市文化消费节”,积极渲染节日氛围、活跃节日市场。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文旅融合,推动文物与文化旅游、会展服务等有关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渠道引流,以最快捷、最直接、最鲜活的方式与观众线上线下实时互动;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3D技术等,让观众喜欢看、看得懂,加强观众与文物互动,着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更好地绽放三晋文化风采,让文化供给更优更精。
透过文化之窗,闪耀时代光影。文物不仅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一种熔铸了深沉家国情怀的精神符号,是时间和历史的伟大见证。相信,随着我们用好资源优势,赓续千年文脉,绽放时代光彩,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文化强省,担起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让文明之花开遍三晋大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山西实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杨莹 徐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