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保护传承濒危剧种,让“流失记忆”再唱响
【地评线】黄土风网评:保护传承濒危剧种,让“流失记忆”再唱响
3月25日,新华社以《太原秧歌:“流失的记忆”再唱响》为题,报道演出断档30多年的太原秧歌,现在重回观众视野。
山西是戏曲大省,根据2016年原国家文化部全国地方戏曲剧种剧团普查结果,全国现有348个剧种,其中山西38个,数量最多。山西剧种从80年代56个锐减到38个,虽然在体量仍然处于全国领先,但部分剧种消亡让人感到痛心。而且现存38个戏曲剧种中,有26个剧种处于濒危状态。太原秧歌,从濒危状态到重回观众视野,不仅是太原保护传承濒危剧种的成果,也为全省保护传承濒危剧种给予了信心和力量,必将让更多的“流失记忆”再唱响。
要提高认识,加强收集整理,留好濒危剧种“原汁原味的记忆”。戏曲传承着各地的风土人情、方言声腔、艺术审美。对于濒危剧种,如果不加以特别保护,消亡的不仅是一个剧团、一个剧种,更是一种地域文化、历史记忆,减损的是中华戏曲的多姿多彩和灿烂辉煌。2020年,广灵艺承秧歌演出团演出的广灵秧歌《烈女传·借当》参加山西省在昆山的小戏组台演出,11位老人加起来超过700岁。导演郭世德时年78岁,他说:“尽管现在广灵秧歌演员老龄化严重,但还算行当配置齐全,唯独缺乏花脸演员及打板的。现在急需培养新人,可惜没人学了!”为此,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剧种变迁,保护和传承好濒危剧种,关键是要把濒危剧种的独特价值保护好、记录好,留好“原汁原味的记忆”。我们各地要提高认识,加快对区域内濒危剧种的挖掘好采集,做好基础的保护记录传承工作,抓紧时间录制现有演出资料,形成影像记录;同时,要召集专门队伍开展扎实有效的抢救性记录性研究,抓紧整理各剧种剧目、曲谱等文献、口述资料,为濒危稀有剧种的艺术特色在今后绽放出最大光芒夯实基础。
要加大扶持,搭建平台,呵护濒危剧种“流失记忆”再唱响。戏曲没有绝对意义的大剧种,也没有绝对意义的小剧种。与世间万物一样,戏曲也有其生存发展的规律。有的戏曲虽然一时面临濒危,但由于其独特的魅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比如,太原秧歌,产生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1986年,由于唱戏难以维持生计,太原秧歌剧团解散。近几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山西多个濒危剧种给予了补贴资助,太原秧歌越来越多活跃在舞台上。截至目前,太原秧歌剧团已演出近五百场,又有了一些小名气,有的地方每年都会提前预约,不愁没地方演。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了《山西省濒危戏曲剧种抢救工程工作方案》,同时结合文化和旅游部濒危剧种公益性演出,每年统筹2200万元,按照每场补助5000元的标准,购买全省31个稀有剧种的公益性演出服务,扶持力度之大居全国前列。对我们各地来讲,我们要用好充分利用好国家、省政策,结合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免费送戏下乡1万场”,出台配套的政策,加大对濒危戏曲剧种的扶持,为其搭建演出平台,让“流失记忆”再唱响。
要与时俱进,传承创新,让濒危剧种“流失记忆”再放异彩。剧种来自民间,生命力也在民间,如果失去了年轻观众的积极参与,仅靠中老年人的追捧,是没有未来、没有生命力的。要传下去就要与时俱进创作出新时代的精品剧作,让更多的年轻人成为互联网时代濒危剧种的新“票友”。歌手刀郎创作的《罗刹海市》歌曲,被各地剧种翻唱,圈了很多“流量”,让不少剧种通过传承创新走入现代人的生活。同样,2022年7月份,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太原市委、太原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山西艺术节(云上艺术节),“濒危戏曲剧种剧目云展播”版块,我省20余个濒危稀有剧种亮相云端,对我省濒危剧种再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我们各地濒危剧种来讲,在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的同时,要守正创新,结合现代人们的生活,汲取民间智慧,不断创作出富有历史底蕴、充满时代气息、散发泥土芬芳、展现三晋风采的精品力作,提升亲和力、感染力、传播力,让自己的剧种更好地传下去。同时,要适应戏曲舞台的变化,从“唱片上的戏曲”变为“电视上的戏曲”、再又演变为“直播间的戏曲”,既是时代的选择,也是观众的选择。我们要适应这一趋势,利用好抖音、网上剧场等新媒体,将濒危剧种演出“搬”进抖音直播间,搬进网上剧场,融入互联网文化,加强与年轻观众的互动,从而将自己的剧种从濒危边缘重新拉回大众审美视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并且喜爱,再放异彩。
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传统戏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相信,随着太原秧歌“流失的记忆”再次唱响,山西省各地一定能持续提高认识、加强收集整理,加大扶持、搭建平台,与时俱进、传承创新,让濒危剧种活起来、传下去、火起来,给观众带来戏曲饕餮盛宴,让更多的人享受戏剧之美。(王骥 秦晓东)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