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与自然融合共生

山西新闻网>>理论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春节期间,晋城市海绵化改造后的凤西广场成为附近居民休闲观景的好去处。在这里,道路会“呼吸”,花园能“喝水”。透水性路面、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等设施分散布置,组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海绵系统,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这是我省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来源:2月27日《山西日报》)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023年底,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系统化全域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打造人水和谐、水城共融的“水弹性城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实施意见》,让城市与自然融合共生。

要准确把握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建设好海绵城市,首先要准确把握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海绵城市建设旨在有效管理和利用雨水资源,从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增强城市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更优质的居住条件,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我们要按照《实施意见》要求,聚焦我省洪涝叠加、旱涝急转、水量减少等典型问题,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推动安全城市、韧性城市、宜居城市、节水型城市建设的重大举措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城市水安全、改善城市水环境、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传承和弘扬先进水文化,打造人水和谐、水城共融的“水弹性城市”。

要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按照《实施意见》要求,系统化全域推进。要突出全域谋划,坚持因地制宜、系统施策,加强规划体系建设与用地管控,强化流域防洪与城市排涝系统协同联动;要坚持因地制宜、系统施策,充分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避免将海绵城市建设机械理解为建设透水、下渗、调蓄设施,避免海绵城市建设中出现碎片化建设;要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转变,重塑健康自然弯曲河湖岸线和生态驳岸,营造多样性生物生存环境,恢复和保持城市及周边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和流动性,营造“有河有水、有草有鱼、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和岸绿景美、安全舒适的亲水空间。

要营造全社会关心和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海绵城市建设,既要建设,更要管护。为此,我们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统筹部署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海绵城市建设水平。要聚焦海绵城市建设全生命周期,完善法规制度、标准体系,做好项目全过程管理、全过程评价,加强海绵城市设施运营维护。同时,要加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成果的宣传力度,利用新闻、短视频、公众号、知识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海绵城市知识教育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引导社会公众理解支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与自然融合共生。《实施意见》已经出台,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与自然融合共生,使城市在适应气候变化、抵御暴雨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和“韧性”。(邢钰坤)

(责编:王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